2011-09-29 17:1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日,下着淅淅淅沥的小雨,记者来到位于翼城县隆化镇上石门村的申红艳家。四间未装修的平房,家里极其简单的几件家具,一进门最显眼的是一张病床和一把轮椅。申红艳正在为丈夫刘红民按摩腿,在她抬头的那一瞬间,记者看到她的脸色很苍白。她说:“他的体质很差,天气稍微有点凉或者有点热,他就会很难受。”当时,刘红民情绪十分烦躁,申红艳只是专心地帮他按摩,没有半句怨言。
曾经,申红艳是一位矿工的妻子。1997年,20岁的申红艳经人介绍嫁给了邻村的刘红民,那时候的刘红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煤矿工人,做得是危险的井下工作。“当时家里很穷,全家人挤在一个小黑窑洞里。”为了维持生计,申红艳没有反对丈夫在煤矿下井干活。她每天除了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丈夫,不管是白班还是是班,每次出门前她都叮嘱:“一定要操心,注意安全!”刘红民虽然在煤矿干活,可每次上班穿的都是妻子为他洗的干干净净的工服。“井下又潮又黑,穿的少了容易得关节炎,特别是冬天来之前,每年都会给他做好几条厚棉裤。”
2006年,刘红民用积蓄和借来的钱在村西边盖起了四间平房,因为没有钱更换家具,一家四口匆匆匆进了没有装修,没有门楼的新房。谁料想,不久后,不不却悄悄降临这个刚刚有点起色的家庭。
申红艳记得非常清楚,就在搬进新房那年的11月21日,丈夫那天上的是早8时的班,跟平常一样,他吃过早饭就去上班了。就在10时左右,申红艳得到了丈夫出事的消息。由于井下的横梁支架挂伤了刘红民的颈椎,导致他高位截瘫。申红艳不愿放弃哪怕一丝希望,辗转临汾、西安各大医院,但刘红民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
申红艳一下子从一个贤内助变成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给丈夫按摩,“一天至少按摩3次,他说难受的时候就再多按摩几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申红艳细心地照顾着丈夫,为他洗漱、按摩、翻身、洗澡、照顾他吃喝拉撒睡......虽然一切都不能自理,并且几乎不出门,申红艳依然把丈夫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刘红民卧床5年了,从来没有生过褥疮。申红艳是个很勤快、很精干的人,“她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邻里都这么评价。“天气好的时候还带他出去透透气,最难熬的就是刚开始每天把他从床上背到轮椅上,再从轮椅上背到床上,实在很累,后来日子久了,习惯了也不那么累了。”
“其实红民卧床的头一年,日子很煎熬。”那年夏天申红艳第一次一一个收麦子,既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幼小的孩子,又要忙地里活。“坡上那块地因为路不好,联合收割机进不去,只能手工割割子。以前红民好的时候,都是他忙这些事情,我只管在家做饭。他病了,突然轮到我来收麦子,一下没了头绪。本来想着上午割麦子,下午找别人帮忙用小车把麦子运回来,结果谁知道六月的天说变就变,麦子还没来得及运回来,天就开始打雷,院子里晒得昨天收回来的麦子,地里还有早上割得,我当时急得真没办法,各家都在忙,从村西跑到村东也没找下人帮忙。”申红艳流下了眼泪,“半亩多麦子扔在了雨里,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撑不起这个家。”
那一次,申红艳带着四岁的女儿回了娘家。“虽然离开家了,可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放学有没有饭吃,婆婆年纪大了,红民没人照顾怎么办。”申红艳在娘家住了几天,每天都是以泪洗面,经过娘家和婆家家人轮番劝说,她终于下定了决心,“舍不得这个家,不为别的,为了我的两个孩子,我也得撑起这个家。”
这几年,地里家里的活全靠申红艳一个人操劳,眼下又到了种小麦的时间,申红艳正四处打听着看谁家有车帮自己稍两袋肥料回来。“以前他好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方便,现在就连孩子每次考试都发愁没有人接送,路途远我又不能走着去送,每次都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打听求别人帮忙。”采访中,躺在床上的刘红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平静了一会才告诉记者:“看到妻子一个人受累自己却躺在床上,不仅什么忙也帮不上,还总拖累她,心里很难受。”红艳安慰他说,孩子们慢慢就都大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越,让他放宽心好好养病,不要想太多。
提到孩子,申红艳的脸上露了笑容:“两个孩子都很懂事,老大上初中了,星期天回家还常常帮我做家务。每次家里快没面了,我我计划着吃,,等星期天就和儿子一起去磨坊磨好面用平板车拉回来。”
多年的付出,申红艳的表现赢得了乡邻的一致夸赞。年逾七旬的婆婆边干活,边夸自己的媳妇:“我的儿子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是他的福分。前几年,他刚出事那会儿,村里很多人都议论,说像我们家这种情况的,很多媳妇都离了婚。我的儿子出事那年,媳妇才29岁,我怕她坚持不了撇下一家人走了。可是,红艳当时就给我吃一个定心丸,让我放心,她说她不会离开这个家。”谈到以后的生活,申红艳眼圈有点红:“盼着他有一天能站起来,如果这辈子都站不起来,我也会一直伺候他。”申红艳说,不管家里过好过差,只要全家人都在,这个家就完整,再苦再难,我都不会放弃。”(见习记者 尹飞 )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