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账本,大有文章
古县永乐乡松树坡村的侯大伯是古县80户农村居民调查记账户中的普通一户,是今年全省抽样新一轮住户样本轮换的记账户。当问及他账本记得怎么样时,他立即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很不习惯,后来就好了,现在每天都要记。”侯大伯用的账本,可不是什么自己买的小本子,而是国家统计局制作的《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日记账》和《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日记账》。最初,他被确定为记账户时有点不习惯,“太繁琐了,买包烟要记,买个打火机也记,卖个啤酒瓶也要记。”按照统计部门的要求,哪怕一分钱的开销和收入都得记上。
“连人情来往,随份子钱都要记。”侯大伯说,“过年时,女婿送来的烟酒也要估个价、注明来源记上……而且买一把青菜,还得记上品种、单价、数量、总价。”
侯大伯50岁出头,女儿出嫁,儿子已成家,“孙子都能打酱油了”。他们的账簿就成了老两口的账簿。他说:“国家让我做,我就做,没别的,从账本上能看到我家今年的所有开支和收入。心中有了数,还学会了控制开销。”
侯大伯一天不落地记录提供了一份中国普通农民的消费日志,为我们观察农村提供了一个切口。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来源
在全市共有1360普通农户被确定为记账户。市统计局农调队副队长苏志敏介绍,这些记账户是以县级为抽样总体,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使用PPS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村(居)民小组,第二阶段在选中样本村(居)民小组中使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10户(各县80户)的方法抽取,大致代表当地的收入状况和收入水平。被抽中调查户,建立现金收支日记账本和实物收支日记账本,由调查户将每天发生的各项收支情况,按时间顺序逐项登记在账册上,由辅助调查员每月定期上门根据记账情况并进行相关情况的询问,登记到现金收支情况表上,再由县统计局按照全国统一制定“农村住户账页记录编码”册,对农户每一笔收支进行编码,然后统一用相应的住户调查处理程序,进行分户录入汇总整理推算得到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老侯家人均纯收入5230元
当问及老侯家上年收入如何,他就拿出一个小本子给我们说起他家收入来。“儿子在外打工收入18792元,儿媳打工还收入3000元,我记账得到补贴360元,这都属于工资性收入共22152元;全家6亩地的收入5300元和卖猪仔2700元共计8000元,这是家庭经营收入;小麦补贴和玉米及杂粮补贴,以及农药、抗旱、种子补贴总共补贴648元,家里还养了两头能繁母猪,今年有了新惠农政策,每头还能补贴100元呢,这属于转移性收入648元;没有财产性收入。以上四项总计就是上年总收入30800元。”老侯说得句句在行,“化肥1800元、农药30元、浇地300元、雇用机械耕地收割370元、饲料1200元,这些是家庭经营费用支出3700元;家中有辆旧农用三轮摩托,每年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300元;侄儿考上大学,走时给了200元,这属于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没有税费支出。用总收入30800元扣除以上四项所得26600元除以5个常住人口,就得到我家的人均纯收入是5320元。”
听了他的这一番话,我们对他的认真负责、细致的态度深感敬佩。
农民生活更殷实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