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武今年46岁,1989年6月进入铁路工作,通过四年的努力,由列车员晋升为列车长。目前,他是2464/2461次列车三组的车长。
工作22年来,高自武觉得只要旅客满意了,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跑车是一种责任,能把乘客平安地送到站,工作才能完成。列车就是个小社会,有各样的乘客。作为铁路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这个小社会里的成员安全到达目的地,让乘客们度过一个快乐和谐的旅程。”
由“绿”转“红”
2464/2461次列车因情况复杂曾被人称为“民工车”,去年10月9日,该趟列车脱掉了“绿”衣,披上了“红”装。“绿皮车”是上世纪70年代由我国自行制造的旅客列车,车内没有空调,最高时速是120公里。高自武说,以前“绿皮车”上的服务设施老,在夏季车厢里就是个“闷罐”,冬天车厢里又成了“冰箱”。如今的车厢改变了当初“绿皮车”的饮水、做饭、取暖靠烧煤的现象。“现在条件好多了,车厢内都是液晶的仪表盘,又有空调,硬座的座座垫既干又柔软。现在的工作比起以前轻松多了,当然对于乘客来说票价也涨了不少。”高自武笑着说道。
服务更加人性化
为了营造温馨舒适的旅行环境,高自武时常带领车班职工,在列车上推行人性化的服务,“做好伤残乘客的拐杖,当外籍乘客的向导,当好乘客的知心朋友”,他组织车班职工为每节车厢配备服务袋,随车药品箱、针线包等用品。2010年9月的一天,从霍州车站上来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由于车内乘客多,老大爷上车后便在车门口找地方坐了下来。当列车开车车高自武巡视车厢,发现老大爷气喘吁吁的样子便主动上前询问,当得知老大爷一人乘车,又无人护送时,高自武在列车卧铺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为老人补办了一张卧铺,并一路照顾老人平安抵达目的地。“作为一名铁路人,代表的是铁路的形象,所以只要乘客有需要,我们就一定要尽力替乘客办好。”这是高自武时常要求班组人员的一句话。
舍小家顾大家
在这22年的列车生活中,高自武只请过一次假。1994年,两岁半的儿子因肺炎住院3个多月,在医院照看孩子的妻子,不知多少次听到孩子在梦中喊“爸爸、爸爸!”而高自武却不断地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说:“儿子,爸爸再跑一趟车就回去了。”在妻子的再三要求下,他这才请假回了一次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高自武有时连节假日都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他笑着说:“在家过节就咱们几个人,而在列车上有那么多的乘客陪我们过节,这还不好吗?”言语间就能看出他对工作的执著。
说话间,记者看着满脸的皱纹的高自武,突然觉得他不只46岁,仿佛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同时眼睛周围有很明显的黑眼圈。高自武解释说:“工作忙时,48小时中也许只能睡七八个小时,春运期间有时两天都不能小睡一会。”
“乘客需要我们的帮忙,我们也需要乘客的理解,谢谢大家配合工作。”列车长高自武在检查每一节车厢都会这样说道。火车飞驰中,他又开始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检查,查看行李架上的行李是否放置得当。作为列车长的他就必须不停地巡视车厢,确保每一名乘客的安全。
记者 张蕴强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