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地球母亲 珍惜共有资源

2012-04-23 11:1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节约水电 就在点滴之间

节水节电我做起,守护地球大家园。洗过蔬菜的水,你会直接倒掉吗?出门前,无需“带电作业”的家用电器,你会顺手拔掉电源吗?……在市输电工区家属院、商业家属小区,记者走进居民身边,倾听群众讲述日常生活中,有关节水节电的妙招。
在位于市区解放东路的输电工区家属院,谈起“保护地球,节约水电”的话题,60岁的王林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好听的话咱也不会说,珍惜地球资源,就必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节约水电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就拿我自己来讲,每天都会把洗菜、淘米的水攒起来浇花;洗完衣服的水正好拿来冲厕所、洗墩布。还有就是在洗脸、洗脚时,尽量少用流水,而是用盆洗代替。”不仅如此,王林笑着说,就连洗澡的时候,自己也常常脚下放个大盆,这样一来,积存的水还可以继续冲洗厕所,做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不但为家庭相对节约了开支,更重要的是为珍惜地球资源,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应该去做。
“节约用水,在我们家已经成了人人必做的事,就连6岁的小外孙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每次洗完脸,他都会主动拿起小盆,把洗面池里的水倒在盆子里,而后用它冲洗厕所。可以说是,珍惜地球资源,从娃娃抓起。”王林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市区向阳西路的商业家属小区,43岁的赵红则将自己的省电妙招与记者一同分享。
赵红说,节约用电其实非常简单。每天上班之前,她都会来一个回头看,看看电视机的电源拔了没有?电灯的开关是否关好?用她自己的话说,除了冰箱不能断电之外,其他不需要“配电上岗”的物件,一定会切掉电源。
“晚上回到家,用电的情况就比较多了,因此,适当掌握一些省电小妙招,是绝对有必要的。比如在客厅看电视,我们通常只开启一盏落地灯;到卫生间方便时,只将照明灯打开,而不使用亮度稍大的浴霸灯代替。还有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必须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不要让每一度电白白地‘牺牲’。”赵红说。

拒绝白色污染别给地球脸上“抹黑”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在我们的常生活中,正是这太多的白色污染,连累我们的地球家园跟着“遭殃”,使得珍贵的地球资源难以重负。
拒绝一次性物品,减少白色污染,已刻不容缓。
32岁的王华,居住在尧都区临师小区。谈及是否会使用一次性物品时,王华毫不犹豫的给出了回应——不会使用。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会在外面吃饭。但之前对于在外就餐,是否会使用一次性筷子或者纸杯,可以说没有什么概念。饭店提供什么,我就直接拿来用,因此,一次性筷子、纸杯和一次性塑料袋几乎是‘老朋友’了。”王华说,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受到分餐制的影响,从那时起至今,她就养成了自带餐具的习惯,筷子、勺子、水杯一律从家中带齐,装进餐具盒,再放入皮包里。
“现在在外吃饭,每次拿出自己的餐具,总会惹来别人一阵笑声,有的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的干脆笑我是穷讲究,起初听到这些,确实有些不好受,但我认为,这样做不单单是为了我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作为一名地球公民,从自我做起,为减少白色污染应该履行的一点义务。”王华表示。
一直有环保意识的扁担小区居民赵桂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购物时,一般尽量挑选包装上有“绿色食品”标识的产品,“现在的蔬菜大多有化肥、农药,农药渗透到空气中的话,对环境和人类都有潜在的危害性。所以平时尽量选择有“绿色食品”标识的产品,化学物质相对来说会少一些。”而且在超市或者外面购物时,都会自己准备购物袋,赵桂英说,“不瞒你说,以前在超市购物时,我经常会用超市提供的塑料袋,从国家开始倡导拒绝白色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的物品时,我觉得我也该为咱们的环境做点什么。”如今,赵桂英出门总有个习惯,都会随手拿一个布袋,她表示,虽然自己的力量有限,但是如果人人都能有环保的意识,从身边点滴做起,环境才会有所改善。

以步代车 转变出行方式
现在交通发达,市民出行自然是一件大事。大街上,私家车数量增长迅猛,虽然方便了家庭出行,却增加了交通压力。
随着油价步入“8”时代,很多市民将自己的出行工具由私家车转向轻巧的电动车、自行车。
“以前每到周末,我们一家都会开车去郊外玩。但是现在我觉得,周末跟家人一起外出散步也是一种享受,既环保,又有益身心,,一两得。”家住尧丰市场文明小区的市民翟芷冉告诉记者,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出行方式已悄然发生了改变。“每月少开四天车,一年下来,不仅能省下不少油钱,还能少排许多废气。”翟芷冉笑着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对于出行方面的环保意识较好。比如,购买小排量汽车、出行时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行、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都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无论上班还是外出购物,能走楼梯我就不搭电梯,一方面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面能锻炼身体。”在市区一家写字楼上班的杨丽娜谈起自己对“世界地球日”的认识时告诉记者。
“在小高层居住或上班的市民,平时如果不是赶时间,不妨可以试着不搭电梯,改走楼梯,这样既节省了能源,又可运动健身。”杨丽娜建议。
勤动手多动脑废物也能再利用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年纪稍长的市民虽对“世界地球日”这个名词有些陌生,但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却非常符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市民贾丽平告诉记者,最近常听上幼儿园的孙女回家念叨“世界地球日”。“我对世界地球日并不了解,只是平日里洗蔬菜瓜果、碗盘、刷牙、洗脸等都用器皿盛水,并坚持以此方式来节约珍贵的水资源。”贾阿姨表示,前段时间,常见新闻上说南方一些地方气候干燥少雨水,如果我们不从自身出发控制用水量,而使得浪费水资源的坏习惯持续恶化,那么我们将面临更严重的干旱处境。
谈话间记者留意到贾丽平家里有很多小工艺品,经询问才知道那是她手工制作的环保垃圾盒,这可不是一般的玻璃器皿、塑料器皿,而是她用废旧的扑克、宣传单亲手制作的。她说,没事的时候她都会整理一下广告页,有参考价值的就留下,没用的也不会随便丢弃,而是分薄厚把它们分类拣出来。薄的折成垃圾桶,吃饭时用来装骨头、花椒、蒜头等垃圾,使桌子干净整洁,还能废物利用。
那厚的那些能做什么呢?面对记者的好奇,贾丽平笑着说,最近她正在学一种用厚宣传彩页做花朵的方法。通过剪裁、折叠等将废物利用,变成环保、鲜艳的装饰品。“这人老了,手笨,等我做好了请你来参观参观……”。
虽然在从头到尾的采访中,贾丽平对“世界地球日”这个名词并不熟悉,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为环保做着贡献,用自己的方式珍惜着共有资源。

记者 成华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