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来“淘宝”环境惹人忧

2012-05-16 09: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乐此不疲 只因准入门槛低
辛女士在五一西路摆摊经营服装近五个年头了,她告诉记者:“原先我也找过几份工作,但是挣的少,还受限制,于是就想白天打打零工,晚上摆个地摊,能增加点收入,补贴家用。现在这几年下来了,摆地摊成了自己的主业,来买东西的都是老顾客,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个个两千元。”谈起最初为什么会选择摆地摊,她说,摆地摊投资少、风险小,而且能“见现钱”(卖出去就能收回成本),基本不用缴纳其他费用。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地摊、夜市摊的经营者大多数为下岗人员或外来创业人员,投资少、风险低、收益快、不用办理执照、不受场地限制等等一系列优点,是他们选择摆摊的主要原因。

确实便宜 但是问题隐患多
市民范女士前几天在平阳广场的夜市摊点买了件睡衣,“当时觉得款式好,价格也比店里便宜许多,就买下了。但是拿到家一看,衣服竟然‘抽丝’了。”范女士拿去调换,可摊主却以自己的衣服质量没问题一再推脱,更让她生气的是,该摊主说,这本来就是特价商品,一律不予退换。
面对摊主的“咄咄逼人”,范女士只得哑巴吃黄连,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遭遇此“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除了违反公平交易的原则外,最让人担忧的还是食品卫生问题。
记者注意到,由于摊位边上并未设立专门的垃圾设施,将垃圾堆在马路边或者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成了摊主们清理垃圾的方式。加之不容乐观的食物卫生状况,餐具缺乏必要的消毒措施,一次性餐具盛行,卫生状况堪忧。
在五一路口的一家烧烤摊,记者看到,当事先穿好的肉串几近用完时,摊主竟用刚刚接过钱的手现场拿着肉穿起来。“这样不太卫生吧?”记者当场提出质疑。但忙得不亦乐乎的摊主却不以为然,“这没事,一会儿在火上烤烤就没事啦。”该摊主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水源,每次来的时候就带上一桶水,洗盘子的时候还要节省着用。
除此之外,夜市摊点过大的噪声、交通拥堵,也让附近的市民怨声载道。因小吃摊、服装摊大多摆放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交通拥堵的事儿也时有发生。同时,记者注意到,由于多数夜市是露天市场,没有统一照明。为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几乎每位业主都在自己的摊位上安装照明灯具,有些摊主甚至还使用大功率电器,电线的私拉乱接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夜市的地面、空中电线密布,且电线来源渠道和质量难以保证,着实令人担忧。

软硬兼施 还需引导与规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夜市经济”之所以红火是因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经济实惠的的吃,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而其之所以繁荣也恰恰反映了市民的需求。但是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干扰市民正常生活、消费者权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始终让人头疼不已。
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将夜市纳入规范化管理,让“夜市经济”变成真正的“便民经济”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许多市民建议,在适当的场所辟出专门区域供夜市摊点长期经营,或者考虑将同类的摊点相对集中设点,这样既有利于管理,也方便市民消费。
家住印染巷的市民刘先生说,有了专门的场地,达到硬件标准之后,摊主、买主们提升自己的卫生、环境、经营等多方面的意识自然也会加强,“夜市经济”规范化了,市民也就能踏踏实实地“淘到宝”了。

记者 成华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