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一日千里”不是梦
“高铁第一天通车,我就赶上潮流了,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购票成功”,山西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庞晓彤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晒起了照片。
5月初,庞晓彤与好友约定,放暑假后去太原玩个痛快。她原先计划买火车票,或是“蹭车”,当大西高铁7月1日通车的消息发布后,她改变了主意。“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预售时间和票价问题,做好了抢票的准备。”庞晓彤调皮地说,这趟“高铁之旅”可谓期盼已久。
6月28日上午11时,庞晓彤打开“12306”订票官网,遗憾地发现,7月1日当天上午去太原的票全部售罄。经过一番努力,她花费86.5元,买到了D5308的一等座。
“13∶25分发车,14∶53分到达太原南站,全程用时不到一个半小时。”去太原的时间一下子缩短很多,庞晓彤感到不可思议,高铁通车对临汾人而言,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我会好好珍藏这张有纪念意义的车票。”蜿蜒于崇山峻岭的大西高铁,像追星踏月的风行者,刷新着秦晋大地的版图,让古人“像风一样快”出行的夙愿在今日成真。家住迎春北街粮转站小区的陈先生感慨不已:我的父母年近古稀,作为儿子,我最想尽孝道。但我们分隔两地,每个周末去太原探望,开车来回觉得很疲惫。”高铁时代来临,陈先生的探亲之路已到来。“我们准备买7月4日晚上的票去太原,路上放松放松,多陪陪父母,给他们烧上一桌好菜。”陈先生眼里充满了期待,“现在,去哪儿好像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我们可以早饭在临汾吃,午饭去太原吃,晚饭去北京吃。”承载梦想的大西高铁在7月1日正式启程,市民们多了几份憧憬,多了几份喜悦。在联通公司工作的小韩将这一好信息告诉了他72岁的爷爷,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在农村种了几十年地,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天安门。这次,我也破费一回,赶赶时髦,坐着高铁去北京。”(记者 李静)
村民:周边经济促发展
大西高铁于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高铁的开通不仅方便市民出行,而且随着临汾西站的建成,将带动车站周边经济的发展,周围村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
记者来到位于河西的临汾西站,发现除了进出站口和售票厅外,商业区占了很大一部分面积,据该区负责人介绍,商业区会多渠道招商引资,繁荣当地经济。
大西高铁开通了,临汾西站建成了,西站周边村民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算是件好事吧!不仅方便了我们出行,关键是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现在这里也算是黄金地带了,村民们思想也发生转变,好多人都打算在西站周边做点小生意。”左义村村民张福农笑道,起先对政府征地表示不理解,但渐渐发现高铁开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是改变了想法。
同样是左义村的胡先生表示,大西高铁开通真是一举多得,先不说出行方便,我们一下由农民变成了城市人,不用再种地了,今后可以开个餐馆、副食品店、旅馆等,而且西站会吸引来更多资源,相应的配套设施会越来越齐全,长远来看,对我们来说是件大好事!”胡先生越说越兴奋。
“西站建在我们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政府花大力气修路、绿化,现在这里环境优美、道路通畅,给我们当地村民带来便利,而且该工程吸纳了周边劳动力,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正在修剪绿化带的杨先生憧憬道,等今后西站周边发展起来,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的。(记者 李羿玫)
商人:拍手乐见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临汾高铁时代的来临,对于长期奔波于两地的商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7月1日,大西高铁正式开通,搭乘高铁的快车,商人的生意也愈加顺风顺水。
位于财神楼中街一家服装商场的店主向记者讲述购货经历。
“每隔一个月,我都会去北京服装批发城进货,以前我和另一个合伙人去北京,需要在火车上待一晚,第二天乘公交车到北京服装批发市场。有时与批发商进行一番‘唇枪舌战’后,赶不上当天的火车,必须住一晚才行。”店主段鸽对记者说,而这一趟进货下来,不仅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而且体力也有点吃不消。
曾因这些原因,店主段鸽险些要放弃经营这家服装店,但守得云开见月明,高铁的开通,让这位年轻的店主坚定了信念。“往返北京的动车票和以前卧铺票价钱差不多,但时间却大大缩短了12个小时。而且,我甚至可以坐当天最晚的一趟火车回家,既省了住宿费,也减少了坐火车的疲惫感。”段鸽开心地说。
同样,从事美容行业的田文慧,也因为大西高铁的开通,将迎来自己生意的“第二春”。
“以前,总公司在西安举办一些化妆品展销会及宣讲会,由于往返费时,我经常不去参加,所以生意也没什么起色。由于我对自身经营的品牌了解不够,也没办法跟客户进行全面的沟通。”在得知大西高铁开通的消息后,田文慧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今后的工作规划。(记者 成华 实习生 杜臻)
大学生:方便回家出行路
7月1日,临汾西站正式通车运营,给大学生回家路增加了一条通道,也分担普通火车客运压力。6月30日,记者来到山西师范大学就临汾开通高铁采访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大西高铁的正式开通,既让回家的时间变短又减少了在路上的奔波。
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生非常关注临汾高铁开通运行,高铁开通给他们的回家路多了一种选择,带来很多方便,不再局限于大巴和普通火车这两种选择,他们都很期待。“我从6月初就一直在关注临汾开通高铁,有什么新的动态、工程进展我都会随时注意,有时还会和同学讨论这次放假回太原要不要坐动车回去。”大学生陈晨对记者说。同时,她还表示这几天就要考试了正在紧张复习,不然很想坐第一趟从临汾出发的动车,亲身体验动车带来的方便、快捷。
临汾高铁开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方便,不用再担心放假高峰期买不上火车票,也不用在路上耽误那么长时间,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回家时间。
“我平常回太原就坐普通火车,大学放假高峰期就得很早买票,从临汾出发到太原又得4个小时,有时候车厢很挤,出去活动一下很难。现在临汾高铁开通了,从临汾到太原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节省了不少时间,车厢也不拥挤,还很安全。”大学生李娜告诉记者。
喜欢出去游玩的大学生侯文涛对临汾开通高铁非常高兴,他表示,以前和同学去远的地方就只能坐普通火车,到了地方还没有游览一两个景区就得急匆匆地赶回来上课,时间大部分浪费在路上,高铁开通大大节省时间,就有充足时间来游玩,选择的游玩地点也就多了,出行方便了,路上消耗的时间也少了。(记者 张森辉 见习记者 郭毅红)
高铁学生票七五折只限二等座
临汾“高铁时代”的来临,最高兴的莫过于学生,尤其是那些家离得比较远的人,高铁的开通将大大方便他们回家。
“大部分都是询问到太原、到西安、到北京的票,这些孩子们一开始还以为高铁不能使用学生票,其实高铁和普通列车一样,都是可以享受学生票的。”代售点内的工作人员冉洁告诉记者,根据统一安排,高铁学生票只局限在二等座上,且折扣为七五折,如果高铁票正在打折阶段,学生票的折扣是不能够叠加的。代售点购买的高铁票和普通火车票一样,学生票不收取手续费,普通高铁票收5元的手续费。(记者 杨全)
临汾旅游将步入高铁时代
随着高铁正式开通,山西旅游业发展也将步入高铁时代。6月29日,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我市旅游业的高铁时代。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我市一家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员苏翔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研究大西高铁的列车时刻,希望能规划出几条依托高铁的优质旅游线路。坐高铁旅游,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旅行方式,所以我们必须提早准备,抢占先机,争取在年底做好计划。我们希望能将周边的城市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将利用大西高铁的开通招揽一些西安的游客来临汾旅游,甚至让外国朋友来光顾。”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我市多家旅行社,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虽然他们都没有捷足先登,但都在研究如何让旅游业步入高铁时代,希望能分得第一杯羹。
记者还了解到,大西高铁开通后,将开启山西“快旅慢游”时代——快速到达、慢速游览,人们利用周末即可远行。因此,大西高铁沿线城镇可设计一日、两日为主的周末游线路,比如,太原游客到运城旅游,乘汽车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周末两日游”实际只有一天的时间用来旅游。大西高铁开通后,来回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用来旅游的时间相对延长,游客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旅游,因此旅行社在开发旅游产品方面应该改变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路线,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旅游和体验旅游。同时,还应设计出适合高铁客源的高品质、个性化、深度体验型休闲旅游产品。
高铁开通将为山西“旅游黄金通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步入高铁时代的山西,已伸开双臂,敞开怀抱,热情地将城市的独特魅力与世人共享。(记者 郭秀婷 实习生 孙娇)
媒体见证临汾驶入高铁时代
在435万临汾人民的翘首期盼中,大西高铁今日通车,临汾由此驶入高铁时代,通过大西高铁与石太客专、郑西客专等线路的有效衔接,一个连接山西、陕西两省,辐射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的高标准铁路客运网络逐渐形成。作为与全市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工程,大西高铁7月1日顺利通车早已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除少数市民选择前往施工现场一探究竟,大部分市民对大西高铁工程进展情况无疑都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及广播等渠道得知。在整个大西高铁的建设和联调、联试阶段,各级媒体及无数记者们的辛苦可想而知。
“建设者的夜以继日、百姓们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对大西高铁在持续关注。”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采编人员赵俊参加了所有关于大西高铁工程进度的追踪报道,特别是大西高铁进入联调联试后,身为采编人员,她和同事们经常扛着摄像机、背着“长枪短炮”在临汾西客站施工现场采访。“高铁车站就在那里,但却始终无法靠近,那种急切却又无助的心情无法通过语言表达。”随着高铁的开通,往日冒着倾盆大雨在施工现场采访的狼狈早已烟消云散。那天是要去西客站拍视频,隔着正在施工的景观大道,已经雏形初现的西客站矗立在不远处,然而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能够到达西客站候车厅的路。“老百姓对大西高铁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我们这些媒体从业人员。”赵俊回忆,自己数次下车向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打听进入车站候车厅的道路,在得知他们是来报道大西高铁的记者时,热情地为他们带路,帮他们及时进入车站,顺利进行采访,确保了新闻的正常刊登。
临汾新闻网作为临汾市唯一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对大西高铁的关注从未间断。“大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14年全国率先完成的跨省铁路重点工程项目。全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使太原至西安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由原先的10小时左右压缩至3小时左右。”临汾新闻网采编人员王伟对大西高铁的相关信息早已熟记于心,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广大市民了解大西高铁,王伟等人及早开始动手策划,并针对大西高铁时刻表、票价等市民关注的内容接连转载《临汾日报》及《临汾日报·晚报版》的多篇相关报道。
与此同时,临汾电视台针对大西高铁进行了持续报道。随着临汾西客站主体楼竣工、站前广场竣工、联调联试相关新闻的播报,对大西高铁临汾西客站人性化的购票设计、科学先进的检票设施、完善便捷的服务配置进行了详细报道。广大市民更通过电视屏幕直观地见证了临汾西客站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高铁开通首日,临汾电视台除了对盛大的开通仪式进行报道外,《直播临汾》栏目将派出记者全程体验高铁贴地飞行、风驰电掣的速度、宽敞舒适的环境。(记者 卢凯 实习生 刘铮)
“上午西安,下午嵩山”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真的就不是笑话了……”6月29日上午,谈到对即将开通的高铁的看法,各路司机”各抒己见。
中午时分,记者在鼓楼北大街坐一辆出租车,开车的张师傅今年40多岁,开出租车已有七八年了。每天开着车在城区内十几个小时地转,很是辛苦,一天也就赚个一二百块钱。像今天这么热天,如果在城区转,还必须开着空调,这无疑增加了我的运营成本。”张师傅说。
“早就盼着高铁站开了,这样就能按照列车到站的时刻表在出站口等乘客了。我想应该比平时在街上跑容易多了。另外,高铁站距离市区较远,跑一趟活肯定比之前赚的要多些。”张师傅畅想着以后的日子。
“那么好的环境,等车时能喝茶、看书、听音乐,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当天下午,正好赶上公交司机陈女士轮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从事公交司机行业已经将近十年了,听说临汾到西安只用两个小时就到了,到太原往返也才两个小时,这速度也太快了!你还别说,花半天时间往太原跑个来回都没问题啊。”谈到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高铁时代”,陈女士乐得合不拢嘴。(记者 亢亚莉)
向高铁建设者致敬
历经4年半的建设,大西高铁终于要开通了。这不仅让三晋父老翘首以盼,还留下了千千万万个高铁建设者洒下的辛勤汗水。从大西高铁第一张车票售出的一刹那,也就意味着三晋大地从此步入“高铁时代”。
大西高铁全长859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山西大同,经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渭南等9市31县(区)至陕西西安。从2010年3月正式开工,眨眼间我们迎来了通车时代。
看着那些伸向远方的铁轨,那些高高架起的桥梁,那些整洁的站前广场,那些现代化的站房,不禁想起了无数可爱的建设者们。
资料显示,平遥特大桥、晋陕黄河特大桥、韩信岭隧道、马家庄隧道和乔家山隧道属于大西高铁建设中的重点工程。自2010年9月11日,大西客运专线(以下简称大西客专)在清徐县架设第一孔900t箱梁开始,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创造了特殊地质隧道施工新纪录、攻破史上首例工程的好消息。2013年6月12日,大西客专开始正式铺轨。2013年12月10日,大西客专铺轨验收工作全面展开。
2013年12月20日,大西客专全面进入静态验收阶段。2013年12月27日,大西客专临汾段顺利完成静态验收……殊不知,在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土质松软、承载力低、遇水即下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山体偏压、浅埋、滑坡、崩塌等困难,是他们迎难而上,面对地质状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科学组织,采用先进施工法,攻坚克难,现场试验、测试,历经的1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为大西客专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功能完善、高速便捷的铁路网已经展现在三晋大地,大西高铁的投入运营,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让我们为他们致敬。(记者 赵亿平)
高铁沿线的“排查兵”
6月30日,是大西高铁距离正式运营倒计时最后的一天。50岁的李俊告诉记者,由他负责排查的大西高铁风陵渡至乔家山隧道,全长245公里。大西高铁从3月15起进入联试联调阶段,他也是该路段隧道连接处、桥梁连接处、铁路两侧的封闭及护网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负责人。
100多天,李俊走了多少路记不清了,翻了多少沟也记不得了,有700多处隐患是无疑的。这些隐患点,他与战友们逐个拍照、登记、上报,在上报的同时,又与各个标段的施工队伍沟通,及时处理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在产生,新建高铁的安全隐患也与新、旧矛盾一样,排查出的隐患施工单位已经及时排除,复查时,又发现了新的隐患,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安全隐患点的数字也在100、300、500、700的变化。
“排查是三个人一组,其他人可以替换,李俊却要每天出现在排查现场。”一位同事说。李俊既是排查负责人又是司机,还是领头雁,遇到刺窝他先钻,泥泞地里他走在前,上了坡还不忘拉战友。
4月中旬,高铁沿线普降小到中雨,巍巍霍山呈现出美妙的景色,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记者的影友用镜头记录下了李俊与战友以霍山美景为背景的工作身影。美景出现的同时,巡查的线路旁边的小道变得泥泞湿滑,隐患排查工作也增加了难度。一次,李俊不慎失足从护坡上滚了下去,等到大家把他扶起来时已是满身的泥浆成了“泥人”。
“过十几个小时就是7月1日,临汾人就能乘高铁上北京,下西安。”李俊高兴地说,到30日止,大西高铁最后一轮的隐患排查与整改也已完成,该路段的隐患排查与整改也为7月1日正式运行奠定良好基础。(记者 王隰斌)
老火车司机的“高铁梦”
大西高铁的开通,不仅迎来了我市的高铁时代,也完成了老一辈铁路人的“梦想”。在铁路大宿舍有一位退休的火车司机,他叫孙庆荣,今年72岁,在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时刻,他充满感慨。6月30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的“铁路梦”,体味老一辈铁路人对我国铁路发展与变化的真实感受。
上世纪60年代初,孙庆荣在柳州铁路学校学习蒸汽机车专业,1965年,参加铁路工作,在桂林机务段运用车间开始了他的铁路旅程,从基层工作到副司机再到司机,孙庆荣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1971年孙庆荣调到太原机务段,从业三年后,被调回临汾机务段,在铁路上奔波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他觉得十分满足。
先后经历过蒸汽、内燃两种机型,直至1982年他在教育科从事职工专业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火车司机,与铁路结下数余年的“情缘”。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孙庆荣驾驶的蒸汽机车换为内燃机车。谈起当时的感受,孙庆荣说:当时十分激动,这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已有所增强,作为一名火车司机我深感自豪。”孙先生激动地说,那时他们的工作环境也有所改变,驾驶蒸汽机车时,时常挥舞着铁锹给炉子里添煤,每天满身污垢,自从驾驶上内燃机车,他们的形象也有所提升,工作环境舒适了好多,如此一来,大家工作起来更有激情了。
1996年孙庆荣退休,可是他的“铁路梦”并没有停止,生活之余他还在学习专业知识。2000年初,他目睹了电力机车的通行,现如今他又目睹了高铁时代的到来。面对我国铁路的发展与变化,他感受颇深。那时开蒸汽机车,平地里80公里/小时,到了艰难路段50公里/小时,你看,如今的高铁几乎二百多公里每小时,我不仅看到了高铁快,更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快,这样一来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孙先生感慨,虽然遗憾自己没能赶上高铁时代,但是他的“铁路梦”终于圆满完成。(记者 梁娟)
在期待中迎开站第一车
今年24岁的张冬虹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着迎接大西高铁站的第一趟列车!“为了今天,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相信,我们会做好这份工作,将接车工作做好!”6月29日,张冬虹告诉记者,7月1日,大西高铁站的第一趟列车,将送来第一批乘客,为了这一天,她已经做了整整一个月的准备。
今年六月,刚刚被聘任到大西高铁站的张冬虹,立刻加入到紧张的培训之中。我以前是在太原接受培训的,所培训的科目都是普通火车站的业务,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到这里工作。”张冬虹说,来到临汾后,她接受了站内设施维护、高铁制度学习等专业培训,当时看到了教科书上的内容,她十分慌张,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这里和普通火车站完全不一样!”张冬虹说,从接车的工作来说,普通火车站需要提前半个小时接车,而高铁站内只需要提前十五分钟接车;普通的火车站,每一个车厢需要一个接车员,而高铁站内,一个站台才需要两个接车员。
7月1日,第一趟高铁列车将送来第一批乘客,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张冬虹整装待发,在期待中迎接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趟列车。“我们都很期待,很激动,因为大西高铁的开通,让我有机会成为第一趟进站列车的接车员,我为拥有这样的机会而自豪骄傲!”张冬虹说。
“我市走入高铁时代是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张冬虹表示,因为是刚刚开通,对于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未知数,她和所有的工作人员一样,充满期待而又紧张不安,然而她表示,即便是出现状况,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一切应对的准备,确保乘客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