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高铁 青春不悔
——记太原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侯马电务段高铁科科长郝云涛
临汾新闻网讯 在侯马电务段干部队伍中,年仅35年的高铁科科长郝云涛,自2014年初相伴大西高铁一路起来,以勇于担当和不懈追求,凭着好学和苦干,他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无私的大爱,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敬业爱岗的忠诚和情怀。
勇于不倦探索
2013年底,还是电子车间主任的郝云涛,就承担起了筹建高铁科的任务。那时,为了实现2014年7月大西高铁正式运营,他带领运城北和临汾西两个高铁车间和8个工区的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全程参与了静态验收、联锁试验、联调联试及开通后的维修工作。工作期间,他积极调研和主动思考,发现解决了运城北站站内侧线LEU程序配置错误导致站内有源应答器报文读取时计数器错误等突出的严重问题17件。在联调联试及开通前期,他针对供电、工务作业车出现占用丢失情况展开调研,发现原因是作业车与动车组的车轮轮缘压痕不一致造成的,为路局制定《大西高铁防止非动车组列车运行占用信息丢失安全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制定了侯马电务段《高速铁路非动车组运行出现占用丢失卡控措施及细化办法》,受到路局嘉奖表彰。同时制定了侯马电务段大西客专列控、ZPW-2000A/K终端的日常分析、查看项目的标准办法。高铁刚上马时,基础管理都要从零起步。郝云涛没有退缩,他带领高铁科人员和现场车间干部,常常是白天在现场奔波,晚上回来还要整章建制,早8点还要参加段上的交班会,进行汇报,为段领导提供决策的第一手资料。现在,高铁科和高铁车间建立健全了40余项管理制度、办法,使电务高铁管理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
乐于进取创新
郝云涛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在钻研硬啃高铁业务、不断学习进取的基础上,针对高铁新难题的不断出现,在段领导和段工会的支持下,于2015年创立了“云涛高铁工作室”。他秉承“检修作业标准化,科技创新保安全”的指导思想,从管理上规范维修作业,在作业中传、帮、带指导职工标准化作业。他针对高铁道岔一度故障率高的问题,组织团队技术人员深入临汾西、霍州东、运城北站一边搞调研,一边为8个工区62名干部、职工,现场讲解ZYJ7和5点牵引道岔检修标准、作业程序及解决常见故障难题的办法。他和他的团队,运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一年多来,他带领工作室团队,对尖轨连接铁固定螺丝的防松铁进行改进后,不仅克服了转辙设备病害,而且还提高了设备的运用质量,此成果还获得了路局2015年上半年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还彻底解决了ZYJ6型转辙设备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别卡等一些技术性的难题。
甘于以身作则
郝云涛在担负高铁业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身肩高铁车载联合党支部书记一职。他把这份工作看得很重,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深悟习近平总书记“打铁须得自身硬”道理,他要求党员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对所学的内容,首先做到自己先过关,认真细读领会、做好笔记、撰写体会;其次才是去要求别人、指导别人,比如对每个党员的体会材料他都要认真把关,直至符合要求了才能上会。他把支部专题研讨会,变成了党员相互查找差距、共同提高的反思会。他不但能从严要求自己“学”,而且更注重实际的“做”。今年7月份的一天,他正在北京进行区间逻辑占用三点检查仿真试验,母亲给他打来电话,告知姥姥病危,希望他回去一趟探望,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施工安排,他依然留在了北京继续工作,等他完成任务准备回家探望老人时,家里告知姥姥已经病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以来,郝云涛获得了太原铁路局“大西高铁开通贡献奖”“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标兵”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和“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
(白鹏)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