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祭祖是我国传统的习俗,但心祭重于形祭。一束鲜花,一炷香,一本相册,几句追思留言,也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记取祖先的辛苦,缅怀前辈的功德,是传统美德。节日的形态在于仪式,节日的灵魂却在于文化。清明不仅是纪念先人、先贤、先烈的日子,同时也包含着生者对生活的期望;它是生者与死者相沟通的节日。
英烈后人 墓前祭奠
4月2日,记者从人祖山开发指挥部得知,曾在人祖山狙击战中牺牲的国民革命军连长王纪勋的独生女要来此祭父。
去年8月下旬,吉县人祖山开发指挥部在修建公路时,意外发现了两通晋绥军抗日烈士纪念碑。此碑为纪念1938年3月18日晋绥军一部在此阻击日军时壮烈牺牲的126名抗日烈士,其中一通石碑正面刻“国魂”,下书“陆军步兵上尉王君纪勋之墓”,背面刻有“民族之光”,下方记录了王纪勋烈士的基本情况——“本营第五连连长王纪勋,山西省大同县贵仁村人。原名国柱(注:应为柱国),纪勋其别号也……享年二十八岁。”另一通石碑距离第一通石碑不远,除了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人祖山阻击战的原委,背面还刻有126名阵亡官兵的名字。
根据《吉县革命老区》一书作者、曾任当年人祖山阻击战431团三营七连三排九班班长的杨凤桐(生前为民革成员、吉县政协委员)的回忆录记载,人祖山指挥部详细了解了发生在70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深为王连长等人的壮烈行为震撼,从而决定为在人祖山阻击战中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王纪勋寻找后人,去年,此消息经本报及省级媒体先后发布,引起多方关注。
随后,省级媒体记者及大同市蓝天救援队几经辗转,先后到大同县、阳高县、神头电厂进行寻访,基本确定牺牲的王连长,是现阳高县友宰镇后贵仁村的王柱国。之后,又辗转在大同市找到了王柱国的两个侄女—— —王希兰和王希芝。
两位老人说,大伯生前还有一个女儿,改名为孟玉莲,现年82岁。孟玉莲老人现在儿孙满堂,身板硬朗,谈吐清晰。
因为年月久远,对于父亲当年的样子,已记不太清,但其母亲生前和她讲过不少关于父亲的情况:父亲在上世纪20年代末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而且上过黄埔军校。后杳无音讯,她13岁时,因母亲改嫁到一孟姓人家,此后便改姓孟。
听说失散几十年的父亲在抗战时期牺牲在吉县,孟玉莲老人百感交集,与远在大同的两个堂妹取得了联系,并计划清明节时带着孩子们赶赴人祖山,到父亲的墓前祭奠。(记者 韩晓芳)
祭祀产品 追赶潮流
4月2日,记者走访了司法巷祭祀品批发市场,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店铺中的祭祀品除了冥币、金元宝、鲜花外,还多了带有苹果标志的数码产品、豪华大别墅、各种家用电器以及国外钱币等多种新潮祭祀品,令前来购买的市民大呼意外。
记者在一家摊铺前看到许多从未见过的祭祀产品,不仅有最新的苹果手机,就连苹果手机的专用充电器、数据线都有。“以前就是一些纸扎品,哪里见过触屏手机、外国钱币和别墅豪宅,现在好了,手机、美元、别墅都能烧,寄托了后辈对祖先的思念。”该店铺老板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会赶潮流,变着法给先辈们买一些高档的祭祀产品,一年也就这么一次,都愿意花钱多买一些,甚至还有许多市民前来订购“丫鬟”和“保镖”。“给先辈烧个‘丫鬟’就是想着有人照顾先辈了,让先辈不再那么孤单。”一位购买“丫鬟”的市民笑着说,其实给先辈们烧这些新潮的祭祀品也就是图个心里安慰,现代生活都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下面的人也该共同进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新技术。
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些纸糊产品的价格在10元到30元不等,成袋的金砖、金元宝15元一袋,各种仿真度极高的纸钱10元一包。像样板房一样精致的房子,价格在100元左右,其他的纸房子,仅需30元左右。
同时,记者观察发现,除了以往包装好专供祭祀用的小点心外,市场还出现了小商贩自己在家制作和包装好的祭祀菜品,以菠菜、莲菜和鸡蛋、火腿等为原料,引得市民争相购买。“这些菜品还装在一次性塑料碗里,直接买回去祭奠就行,都省得在家里做了。”摊主说,这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而且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前定制,销量也很可观。(记者 卢凯 时一宸 实习生 刘凯辉)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