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今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世界地球日的宗旨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善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
工业的转型、城市的面貌、汾河的治理……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社会应节约利用资源,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共建美丽临汾”的行动中来。
策划人 赵亿平
地质复杂 形势严峻
4月22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今年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从16日开始,我市启动了为期一周的纪念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关爱地球,珍惜土地”意识,倡导全市人民一起行动,善待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今年3月27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市政府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临汾。”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不谋而合,也与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相得益彰。
我市位于汾河中下游,地形为东西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地貌类型依次为黄土丘陵及残塬、中山、盆地及低山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1/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
我市国土面积20275平方公里,横跨霍西、河东、沁水3大煤田,总含煤面积15447.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6.2%,目前探明储量约398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3.48%,煤炭资源赋存丰富,煤种齐全。全市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38种。目前已开发的矿产有煤、铁、金、铜等13种,矿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煤、铁等。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市的优势,但由于各类矿山资源开采历史较长、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及城乡建设等因素,造成我市地质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泥石流、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2289处,其中崩塌1514处、滑坡300处、泥石流59处、地面塌陷193处、地裂缝223处,影响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矿山集中分布区和西部黄土残塬区。尧都区一平垣乡杨家坡等7个村就曾受煤矿开采影响产生大量地裂缝、地面塌陷,耕地受损、地下水枯竭,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
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科长崔永奇介绍,长期以来,矿业开发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责任制度和专门的立法规范,矿业权人只重视开采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意识普遍淡漠,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压力很大,一是历史采矿遗留问题,如煤矿重组整合前矿山形成的采空区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主要有村民房屋损坏、地面变形、裂缝、农田破坏等。二是关闭、停采矿山的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问题。
为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积极防治地质灾害、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安居乐业是加快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全市400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记者 赵亿平
宣传政策 学习知识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近日,尧都区国土资源局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国土资源方面的科普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土资源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从尧都区国土资源局向市民免费发放的宣传册上看到,有关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内容充实、版面新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市民通过宣传册可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国土资源、为什么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我国地质灾害形势、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有哪些、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有哪些、土地管理法》对耕地保护有哪些规定,如何保护基本农田等相关法律知识。
“让宣传活动走进乡村、走进老百姓家中,是我们今年宣传世界地球日活动的新亮点。”尧都区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相关人员介绍,服务群众、走进群众的宣传方式,覆盖范围广,接触百姓多,是广泛宣传世界地球日的有效手段。为此,他们要求全市所有的国土人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中来,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向群众倡导善待地球人人有责,节约资源从自身工作做起,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意识。
同时,各矿管所接到《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后,都精心筹划,积极准备,展开了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在乡镇中心主要路口悬挂相关条幅;制作展板,将地球资源、人与自然等科普知识展出;制作宣传标语在各村和社区宣传栏内张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矿山企业和学校的宣传,在学校开展“善待地球晨读”活动;积极开展地球日专题座谈会,探讨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通过各矿管所组织的一系列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我国资源国情,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据了解,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中的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融入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建设美丽中国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恢复资源,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调整产业及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记者 赵亿平
节约资源 呵护家园
“植一颗希望树,给环境一份希望;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在第4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青协组织了以“厉行节约,你我同在”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旨在通过绘画来表达同学们对节约资源的思考。
记者在山西师范大学4号楼前看到贴满彩色图画的展板,同学们以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凸显了对地球资源的关注。
《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等绘画作品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其中的深刻寓意,引人深思。在一幅创意画中,人的眼睛里涌出一滴泪水,泪水滴在干涸的土地上,这幅画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思考。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水资源是有限的,而生命之河是无限的。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参赛的绘画作品不仅契合了“厉行节约,你我同在”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以浅显通俗的表达方式,使同学们更确切地理解了节约的主题。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保护地球资源不只是嘴上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际,从一点一滴做起。
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王芳芳说:这次活动主要是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通过绘画比赛让同学们表达对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层次理解。”“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少壮浪费电,老大没电用”是师大学生对“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世界地球日主题的感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保护地球资源的体会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让节约资源这一口号在画卷上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保护地球资源,不能止步于世界地球日,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记者 祁欣 实习记者 弓佩玉
保护地球 从我做起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近年来,我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观,这离不开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22日,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市民,了解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法以及对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一些看法。
“平时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不能浪费。”节约用电,养成出门随手关灯关电源的习惯。”低碳生活,逛街、接孩子最好骑电动车或步行。”……在我市公安新村小区门口,几位正在闲聊的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很多市民经常会抱怨市区交通拥堵,影响出行,在一家理财公司上班的王女士却从来不会发类似的牢骚。工作能力强,工资也涨得快,在工作了两年之后,王女士用积攒的钱买了辆轿车,但是她不常开,上班、回家都是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只有出远门或遇到特殊天气才开车。对此,王女士的很多同事表示不能理解。王女士告诉记者,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子孙后代,在能不开车的时候选择走路,在高峰期的时候选择坐公交,从自我做起,携手共建美丽临汾,爱护美丽家园。
90后范婷婷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从步入大学至今,小范曾多次和志愿者们一起组织各种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之类的活动,同其他志愿者携手地震局向同学们宣讲相关环保知识,植树节组织同学植树、给小树穿新衣,开展空瓶换植物环保活动等。范婷婷说,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生活中,我们可以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步,抵制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不随地丢弃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等,举手投足间都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从点滴做起。记者 尹飞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