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棱角分明的“豆腐块”

2013-08-01 11:20: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八一”建军节又到了,作为一个曾经军旅生涯三十载的老兵,我想起了许多军旅往事,记忆犹新的是棱角分明的“豆腐块”。
很多人对于人民军队的第一印象,就来自被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棱角分明的被子。能不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的确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区别于老百姓的重要标志。而“豆腐块”中所体现出的严谨、整齐划一的作风,已经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一批批走进军营的军人,并伴随着军人整个军旅生涯。
记得我们到新兵连的第一件事就是学叠被子,可以说这是第一项训练科目。叠被子是一件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如同“豆腐块”样,是对任何一个新兵一次严峻的考验。开始我们不会叠,排长就请来叠被子技术好的老兵传授经验,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一旁观看。老兵随便找床被子,两手一挥,被子铺在了床上。只见老兵抡起胳膊捋那么几下,先是叠两下将被子叠成细长条,然后用手拃、压、拽、折、抠、捏、抹……动作如行云流水,粗犷里具有细腻,夸张中不失精巧。在我们愣神的工夫,被子已经是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线条流畅了。在这一过程中,老兵的嘴也没闲着,绝对是耐心、精确、细微地讲解每一个环节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这活儿,看起来舒坦,想起来惊叹,轮到我们动手时,摆的架子挺像样,动作也算标准,累得汗珠子直滚,可弄出的被子整个一个面包儿。老兵不怕麻烦,再三手把手地教,按照老兵的做法,我们反复练习,却无论如何也叠不成老兵的样子。
从此以后,每天起床号一响,我们迅速从地铺上惊起,手忙脚乱地穿衣服,慌慌乱乱地往外蹿,睡眼蒙眬地站好队、出早操。出完操回来,洗漱完毕,就是叠被子。排长要求非常严格,被子必须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凭我们新兵的技术,早上时间全花在被子上也不一定够用。怎么办?我们只好打时间差,早早地起床,提前行动,等起床号响时,已经把被子收拾得差不多了,可就是很难弄出棱角分明的“豆腐块”来。还是班长有经验,不知从哪里弄来两块木板,这边夹一夹,那边夹一夹,不大一会儿,软不拉塌的被子便有棱有角了。我照着样子一整,果然整出“豆腐块”的效果来。因为我下工夫大,手上活儿好,常被排长点名做示范。在众多赞羡的目光下,使出浑身解数“整”出“豆腐块”来,被小心地放在铺位上,晚上睡觉时都不想打开。如果不是寒冷的冬天,我宁可盖着褥子、盖着大衣,也决不会破坏那个“豆腐块”。我曾愣头愣脑地问过排长:“为啥要把被子叠成这个样子?”排长严肃地说:“叠被子,能养成军人整齐划一的良好习惯,能培养军人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听排长如此一说,再重新打量操练已久的被子,便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军用棉被的棉花都是国家一级棉,经阳光一晒便蓬松柔软起来,再叠就困难了。为了好叠被子,我很少晒太阳,偶尔晒太阳后,拿回屋里还要在被子要折叠的地方的表面微微喷上一层水,以便折叠时使被子能出现墙角样的棱角来。有的时候,为了迎接第二天的内务检查,头天夜里我便把被子叠好,棱角边沿处喷上温水,用木板夹出笔直的线条,再用三角板量量被角是否都是直角,合乎标准了,这夜就不再打开被子睡觉,穿着衣服盖着大衣凑合一夜。
在新兵连里,每班都有几块木板,我们管它叫内务板。内务板,也就是一块寸把厚的木板,宽度、长短因用途和我们的喜好而定。可以用两块内务板夹出棱线、直角,可以用一块内务板打磨被面。内务板一般是由老兵保存着,退伍时,老兵会郑重地把内务板移交给表现出色的兵。那一块块历经沧桑的内务板,暗黄里透着幽古的光泽,记录下我们不知多少叠被时的喜怒哀乐!
用内务板夹被子的时间一长,折叠处的边沿便掉了颜色,也有了一道印痕。其实,部队特有的以叠棱角分明“豆腐块”被子为基本内容的内务整理,并非由《内务条令》所规范,被子的折叠方式和标准,全军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叠“豆腐块”是一种建立于传统基础上的、由部队经验和习惯构成的做法。叠成棱角分明“豆腐块”的过程是艰辛的,“豆腐块”里不知叠进了我们多少的汗水、泪水和向往。
我对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还是情有独钟的,感到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部队内务要求,而是它的本身已经承载了许多的象征意义。如今,我虽然退休了,但依然习惯性地叠被子,一旦心血来潮时,还会按照当兵叠被子的方式,重温一下棱角分明“豆腐块”的感觉。

(王友明)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