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13岁的他从吉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辍学,跟着同乡去了外县做小工,这一干就是15年,他从搬砖、和泥到后来的泥瓦小工,一直干到包工头……1998年,他在临汾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一个工程让他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了近500万的巨债……2014年4月,在他公司成立1周年庆典大会上,临汾的许多文化、企业界名流都到场祝贺,大家纷纷赞扬他是穷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现在他的公司资产近2000万。他叫支卫平。
辍学打工“1983年,眼看就要开学了,我们家就连0.75元的书费和3元钱的学费也缴不起……”支卫平回忆说,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选择了辍学。当时只有13岁的他能干啥?在黄河畔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村里的地也不多,一年收的粮食都不够全家人吃。“全家一年四季都吃玉米面、高粱面、荞麦面等杂粮,做饭的时候都是用筷子往锅里滴上一滴油……”支卫平说,看着同村的一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现在书也没得念了,天天在家吃闲饭可不行。”支卫平心里寻思着要出去赚钱,可是他年纪小,没有人愿意带,最后他磨了好久,同村一个本家亲戚才勉强答应带他出去做小工。“当时,小工一天只有1.5元,白天搬砖、和泥,晚上捂在被子里哭鼻子,因为手上磨起的水泡,一天下来全磨破了,疼得一宿睡不着……”支卫平说,那一年下来,他一共赚了180元钱,除了自己留下50元钱外,剩下的130元全部拿回了家。
第一桶金支卫平跟着亲戚一起去大宁、隰县等地打工,一干就是10年,从每天1.5元到后来的3元、4元、7元、9元、11元……1993年的时候,他做了包工头,有了自己的一个施工队伍。
1998年,支卫平来到临汾,在这里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干活利索、讲义气,从小工一步步干到大工,再到包工头,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他的施工队干出来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过硬,因此在临汾、襄汾、洪洞、古县一带小有名气,一些老客户都争着给他介绍活儿。凭着过硬的技术,一年下来,他纯收入达到了15000元。
由于发工资从不拖欠,跟着他的工人越来越多。
“有时候,为了赶工期,我们夜里加班加点,工人轮番上阵,工期紧的时候每天三班倒……这样工人也能多拿工资。”支卫平说,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每一个工地他都亲自查验,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每年前半年活多的时候,他能瘦掉十几斤。
经过在临汾几年的打拼,到2006年的时候,支卫平已经有了100多万的存款。
倾家荡产有了百余万存款的支卫平再也不是那个缴不起学费的穷孩子了,他有更大的理想。“我要成立一个大公司,把村里和我一样的穷孩子带出来,给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工程让他赔了个倾家荡产。
“2006年,经朋友介绍,揽了一个厂房建设的工程,要投资400余万元,工期约4个月,要是顺利完成,这个工程可以赚50万元……”支卫平心里盘算了很久,终于决定接下这个活儿,但是前期的投资需要自己垫付,本计划4个月干完的活儿,结果拖了9个多月,最后由于甲方厂子没有完工直接倒闭,支卫平前期的垫付血本无归,不但自己的积蓄贴了进去,还借贷了400余万元。
“真是奋斗十余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段日子最难熬,每天就是躲债,然后偷偷出去重操旧业,做泥瓦工赚钱还贷款……”支卫平回忆说,家里每天都有人来要钱,我吃住在工地,赚一点钱就赶紧还一点,还不能让别人知道在哪里干活,都是从银行转账……大年三十半夜回家,初二早上天不亮就跑到工地躲债,实在是一下子还不起。但是有一点我可以承诺,我一定会一分不少连本带利地还清贷款。”这笔巨债一还就是7年,直至2012年才全部还完。
苦尽甘来2011年,支卫平在朋友那里赊了一台挖掘机。“那时候,只要有活儿我就接,只要结账给现钱,不拖欠,就是利润低一点也干。”支卫平说,到2012年的时候,债务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我的挖掘机、装载机增加到了7台。”2013年,支卫平注册了一家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注册资金500万,2014年4月,他的公司1周年庆典的时候,临汾各届名流、企业人士纷纷到场道贺,人们称赞他是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这时,支卫平的工程机械数量达到了25台,光设备价值超过了1000万元。
回想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他说,朋友中办企业的不少,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确实不太多。这些年来,他的成功在于肯吃苦、讲诚信,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还敢有人赊机械给他,就是诚信的作用。
支卫平说:别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能信任你,这是你平常为人处事的积累,这是宝贵的财富。”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