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在街头售卖年货的小摊点也多了起来,糖果、干果、蜜饯、点心等一应俱全。由于价格相对较低,这些食品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欢迎。但是,这些小摊点售卖的食品是否安全可靠?市民在选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摊点“扎根”街头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鼓楼东大街、鼓楼南大街、平阳北街等主要街道,发现售卖糖果、点心、干果的小摊点明显增多。有些摊点临街筑起了“高墙”,前去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吆喝声、砍价声此起彼伏。
为了抢得先机,有些摊点甚至开了“分销点”,摊位上一般只有一两箱货物,卖完了再从“总点”拿货。如果年前卖不完的话,就要一直压货了,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布点,也能加快销售的速度。”在鼓楼东大街销售糖果的摊主说。
“扎根”街头的摊点越来越多,贩卖的年货品种也越来越齐全。但是,这些摊点皆为无证经营,有些摊点虽然悬挂着“厂家直销”的横幅,却拿不出厂家授权的证明,也无法给顾客提供发票或购物凭据。
“敞怀”散卖存隐患
在售卖各类年货的小摊点中,散装年货最为“受宠”。
一些市民认为散装食品看得见,摸得着,应该比袋装食品更新鲜,而且价格更具优势。他们在选购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极为重要的一点——产品的“出生证明”。
记者来到平阳北街的“摊点密集区”,只见干果、蜜饯、炒货等“赤裸裸”地摆在几个相邻的摊位上,不仅没有标明生产日期,而且卫生条件堪忧。记者随即询问一位摊主,这些食品有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多长时间。该摊主停顿一下,随手抓起一把瓜子说:这些炒货都是刚进回来的,品质绝对没有没问题。只要不买太多,过年期间很快就吃完了。”其余几个售卖散装食品的摊主也表示,炒货大多是在本地进回来的,都是最近“出生”的,不用担心保质期的问题。像干果、蜜饯一类的食品,从外地发过来时都有外包装,包装袋上有食品的出厂信息,只是他们没有留意。
选年货勿踩“雷区”
没有生产日期、不知道保质期,这些情况给散装食品的质量安全打上了一个问号。此外,无证摊点“扎根”街头,时时抛出低价诱惑消费者。消费者如何练就火眼金睛,选到物美价廉的年货呢?“街头的一些临时摊点,相比正规的超市和商店,价格确实比较低廉。消费者要从品牌、质量等多方面货比三家,以免贪图便宜,反而落入了商家的促销陷阱。”临汾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江栩表示,为了确保“入口”安全,消费者应到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食品销售点选购,切勿在无证摊点购买,以免遇到消费纠纷无据可依。
那么,该如何挑选散装食品,江栩为消费者归纳了“三看”,一看食品的状况,看其是否变质或腐烂,不要购买没有标识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或来路不明的散装食品;二看食品的色泽,着色太浓,表面太亮、太光滑或吃后颜色染上嘴唇、手指的食品,消费者要谨慎购买;三看勿用手,不要直接触摸散装食品,更不要随意品尝,以免造成散装食品的二次污染。”
记者成华 李静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