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保健品销售商瞄上了老年群体,以“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形式进行所谓的保健品销售。相关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免费讲座”陷阱,避免乱花冤枉钱。
免费听课不靠谱
“我们小区经常有搞宣传的,只要有老年人经过,就免费帮其量血压,并且要求留下个人信息,过几天就会打电话推销他们的产品。”家住尧福小区的王大妈说,她之前就遇到过免费量血压的情况,而且每次接到类似的电话都很苦恼。
“以前,一看到宣传单上有健康讲座,再加上会赠送一些小礼品,我就会和几位老年朋友一起去听讲座。但每次销售人员都会向我们推销产品,特别烦人。后来,我再也没去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家住尧丰市场附近的梁大爷说,如今,不仅是满大街在发健康讲座的宣传单,小区也不时会设宣传摊点。
“我和老伴偶尔会去一些体验店免费体验器材按摩,虽然对方也会推销产品,但是不会强制要求购买。”对于身边老人经常参加“免费健康讲座”,梁大爷表示很无奈,但是他提醒年轻人,身为子女,应该多陪陪老人,多提醒他们,以防被“忽悠”。
专家支招防忽悠
尧都区乡贤街办事处贡院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王医生表示:“保健品是营养品,治不了病,只能起到保健的作用。很多保健品经销商都夸大了自己产品的功能,比如保健类的维生素E只添加了一点,并不是很多,所以保健品没有治病的功效。”王医生表示,老年人容易听信保健品商家的宣传,很多商家的主推人群也是老年人,以“降血压”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等说法,误导其服用。王医生提醒,中老年人不要轻信销售商的宣传,如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听从医生叮嘱,按时服药。
另外,如果参加“免费健康讲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甄别:一是讲座中出现以患者名义的现身说法;二是以“专家”、权威机构”的名义宣讲;三是有绝对治疗的字眼;四是存在功效断言性的语句;五是随意夸大适应症。
如遇到类似的销售情形,应及时离开或拨打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进行投诉。记者 梁娟 实习生 李艾芮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