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小区不文明现象:居民楼里做生意,烦人!

2015-05-11 06:46: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楼上是辅导站,楼下是美容院,隔壁单元楼还藏着几家工作室,我和邻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近日,家住市区青狮南街中段的曹女士忍不住吐槽,我住的小区本来就是开放式的,楼里又开了这么多商铺,来来往往的人明显增多了,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

曹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住改商”已成为各个小区的“通病”。与此同时,噪音扰民、外来人员增多、公共设施被侵占和损坏等让住户和物业人员烦心不已。

现状:“住改商”成“城市病”

一连多日,记者走访了市区贡院街、贡院东街、平阳南街、平阳北街以及东西两城的多个小区,发现不少住户将自家闲置的空房出租给公司或者商户,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单元房被改作商用。其他住户敢怒不敢言,被迫在美容院、培训班、仓库、摄影工作室、小饭店等搭起的“包围圈”里生活。

“小区里有两栋高层住宅楼,它们的一层全部改作商用了。仅我了解,这里面就有三家美容院、一家推拿店、一家公司和几个仓库。”住在贡院东街碧云轩小区的贾先生说,我们小区所处的地段不错,想来租房子的商户比较多,所以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在居民楼里做生意已成普遍现象,就连刚建起来的新小区也“难逃此劫”。家住东城九州花园的季先生分析:去年年初,我们搬到新家时,小区里只有一间小卖铺和两三家做保健品的工作室。随着入住率的提高,在居民楼里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有小型超市、儿童培训班、瑜伽班、美容院等。虽然给住户们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更多的是困扰。” 

商户:降低成本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是地段好的小区和住宅楼,住改商”现象越严重。在财神楼南街开设“小饭桌”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里紧挨着时代风华特色学校和南街小学,只要伙食好就不愁生源。这条街一间三十平米的商铺年租金多在五万元以上,还要支付10万元以上的转让金。而100多平米的单元房的年租金一般在12000元—— —15000元,仅房租这一项开支就省下太多了。”

商铺租金持续走高,不少公司和商户把目光瞅准小区。创业初步阶段本身就缺钱,更不能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无谓的开销上。”应届毕业生小杨和同学在西城某小区开了一家家装设计工作室,他认为赚钱的第一步要从节约成本开始,在居民楼办公省下的不仅是房租,还有水、电等日常开销,可谓“一举多得”。

居民:饱受其害,无处“伸冤”

在居民楼从事商业活动,有人欢喜有人忧,忧”的必然是真正的住户。住在卧牛小区的小乔备受困扰:我住的单元楼里有一家乐器培训班,每逢周末就开张。很多孩子可能都是初学者,拉出来的琴音令人有些难以忍受。我要想睡个懒觉,只能是奢望。”

家住科委巷工商蔬菜小区的张女士也大倒苦水:楼里的辅导站已经开了好几年,我和邻居饱受其害。只要辅导站接回孩子,我们就不得安生。孩子们总是在楼道里大声喧哗,跑上跑下,进了家门也不老实,追赶声、挪动凳子声、哭声、笑声等各种噪音从不间断。”

除此以外,最令张女士担忧的就是安全问题。“不仅有辅导站,还有一些别的商铺,每天进出的人员明显增多了,楼宇门也不知道让谁弄坏了。我们觉得没有安全感,也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    

物业:劝导为主,避免矛盾

隐藏在居民楼里的商铺,或多或少给住户带来影响和困扰。对此,一些人希望物业能出面“摆平”这些事。可是,记者询问了几位物业负责人对此事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有点儿难办”。

平阳北街某小区物业负责人王经理表示,我国《物权法》虽有相关规定,即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但是,这项规定遇上现实却难以落实,业主认为把房子租给谁是自己的事,为何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其他业主若事先知道邻居的房子被改作商用,即使内心极其不满,也不愿当面撕破脸。

“如果有人在居民楼内从事违法生意,我们物业人员肯定会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举报,保障住户们的安全。如果商户不涉及违法经营,但是存在扰民现象的话,我们首先会通知房东,让房东来调解这件事。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话,我们会出面调停。”王经理说,毕竟物业没有执法权,我们只能以劝导为主。我们从事的是服务业,希望万事以和为贵,不希望引起矛盾或激化矛盾。也希望各位业主能积极配合,共同维护良好的居住环境。”

临汾新闻网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