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家住解放东路电力小区的陈女士向记者反映,她的父亲学会使用微信之后,经常转发一些未经考证的养生知识,并且盲目实践,已经影响到了她和家人的正常生活。
伪科学让人很受伤
几天前,陈女士带着两个大西瓜去看望父母。没想到,父亲切开西瓜后看了一眼,就将两个西瓜全部丢掉,还警告她以后不准购买。她不禁一头雾水,慌忙追问原因。结果,父亲直接打开手机,让她看朋友圈里转发的一条信息。
“信息的标题是《看到这样的西瓜千万可别买》,大致内容是说现在的西瓜都是催熟的,山东已发生多起西瓜中毒事件,这会儿要是遇上红瓤西瓜一定不要吃,以免中毒。”看到这样一篇危言耸听的文章,陈女士啼笑皆非,文章里存在多处漏洞,列举的一些说法难以自圆其说,真实性值得商榷。”
令陈女士头疼的是,她父亲将“朋友圈”里谣传的各种健康贴士奉为“圣旨”。“有人说喝豆浆不好,我父亲就把豆浆机当废品卖了;有人说生吃茄子包治百病,即便生茄子再难吃,他也咽得下去;有人说早上喝500毫升盐水好,他现在每天都要喝上这样一杯。”陈女士感到很受伤,因为一些不实传言,我父亲吃了不少亏,还影响到身体健康。我劝他不要相信这些伪科学,他却固执地认为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一定是真实的,还叫我们多加关注。”
理智转发让谣言绝迹
微信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没事就喜欢刷刷朋友圈。有些人一看到“养生”、保健”等字眼,就迫不及待地点开相关链接,并顺手转发至自己的圈子。一来二去,各种伪科学的健康理论遍布微信,导致一些人盲听盲信,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家住临钢二区的兰女士被各种传言耍得团团转,一气之下,她决定罢看朋友圈。“其实,收藏、转发‘养生知识’的多为中老年群体。我们以为这些消息发布出来了,就一定是真的。尤其是很多消息还特别注明是‘转自央视新闻’,更容易让人误以为真。”兰女士无奈地说,微信能否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一些虚假说法。”
如何避免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市民王磊提供了几条妙计。“好多说法都是一种营销,比如说吃什么食品有利于健康,结尾处就会附上相关的购买链接。身为子女,可以帮父母提前把把关。首先,帮父母取消一些公众微信平台的关注;其次,留意父母的朋友圈动态,一旦发现伪科学,立马搜集证据来说服父母。”
王磊在此呼吁,市民在转发消息时,最好核实下消息源,斩断伪科学的传播链条,理智转发且避免误导他人。(成华 李静)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