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全市总动员 防汛抗旱“两手硬”

2015-07-17 15:56: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我市紧抓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防汛准备工作。7月15日,记者了解到,我市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防汛值班纪律,各县、区积极采取多重手段全力做好主汛期的度汛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为了落实全市水库及河道的防汛准备情况,市水利局专门成立了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组对曲亭水库、涝河水库和洰河水库三座中型水库,军民水库和岳壁水库两座小型水库,汾河、在建工程和山洪灾害等防汛准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并提出了处理意见;在检查水库和重点河段时,检查组指出,要切实落实防汛责任人,健全和完善度汛措施、应急预案、抢险物资、队伍等,加强日常巡查和观测,平稳安全地度过汛期。

    尧都区采取多措并举抓防汛,要求各战线人员坚守岗位,着力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防汛安全。严格按照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落实“一库一人”一塘一人”一公里河道一人”关键部位的防汛责任;严格排查防汛隐患,落实清障责任,确保河道畅通;严格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汛情、处置险情,保障防汛重点目标的安全,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对于拥有多座水库的曲沃县,在汛期来临之际对全县主要防汛工程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对各水库和河道、涵闸以及人员、物资准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防汛责任落实、预案制定、水情监测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相关单位尽快按照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立即采取维修、加固、完善等积极应对措施,全力以赴搞好整改,制定并采取了应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在防汛宣传工作中,霍州市开展了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模拟三教乡东王村因连日来的强降雨,出现爆发山洪等地质灾害的预兆,霍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三教乡政府、乡医院及派出所、水利站、东王村村委会、民兵连等单位,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演练,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

    在全市防汛重点工程和重点区域,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切实落实防汛值班责任制,优先解决好防汛值班所必须的设施设备,保障防汛值班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防汛值班工作制度,坚决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防汛值班人员主动准确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防汛信息,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做到不瞒报、不迟报、不漏报;严明防汛值班纪律,严格执行请示、上报制度,决不允许出现脱岗、离岗、缺岗等现象,确保电话、传真机等通讯工具24小时开机;对违反值班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记者 苏亚兵

    市防指紧急会商应对当前干旱形势

    自7月份以来,我市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仅0.8mm,较历年同期严重偏少,受降水偏少和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全市受旱面积已达105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到8月上旬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较高,受旱范围将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很可能出现大范围伏旱和“卡脖子”旱的情况,而当前全市各水库蓄水和河道来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少,抗旱水源紧张。7月14日,临汾市水利局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就当前旱情进行了紧急会商,决定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当前旱情。

    一是要强化抗旱预案的执行。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大局,依据本地抗旱预案,加强会商研判,科学把握趋势,及时适度启动抗旱预警响应,依法调动全社会资源,投入抗旱保丰收工作。

    二是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抗旱责任制。县级责任人要按照责任要求,认真履责,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切实解决乡村和群众抗旱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加强抗旱水源调配。各有关工程单位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要千方百计增加蓄、引、提设施灌溉水量。引沁入汾管理局、禹门口东扩工程管理局、汾西水管局、沸泉水库要继续开展调水工作,加大调水量,增加水库蓄水量;汾河城市段蓄水要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调度运用计划,依序塌坝运行,补充沿汾河泵站的灌溉水源。

    四是各县(市、区)要全力开动所有水利设施,加紧加快实行农田灌溉。沿河泵站要加大提水力度,增加灌溉面积;小水小站要因地制宜、适时灌溉;农用井积极启动,投入抗旱。各工程管理单位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最大效益,确保完成105万亩夏浇任务。

    五是各县(市、区)防指要按照保障生活用水,优化农业用水,调控工业用水,兼顾生态用水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抗旱条例的各项规定,细化辖区内用水次序,编制并落实特大干旱情况下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方案,保证不让一户一人因旱饮不上水,确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县、乡级抗旱服务组织要按照防汛、抗旱、供水三位一体的原则,全力以赴投入到当前防汛和抗旱工作中,随时做好完成上级交给的防汛抢险、抗旱减灾和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准备。

    七是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旱情发展情况,切实做好所承担的抗旱任务。农业部门要结合作物生长情况,组织指导好广大群众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发动群众采用喷洒旱地龙等多种农业措施,应对伏旱。电力部门要确保抗旱用电负荷;气象部门做好天气预测预报工作;农机部门要继续执行抗旱机具补贴政策;石油、石化部门要保证抗旱用油;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宣传。 本报综合消息

    市内防汛早备战

    “市政公用局在汛期主要负责市区内主次街道、公共排水道、立交桥排水泵站和市区主排洪泄洪道的清淤、维修、检查等工作;负责市区供水保障工作。”市政公用局设施科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早在6月初,市政公用局就组织成立了今年的市区城市防汛领导组,调整了相关人员,市政公用局组建了以设施科为主的防汛督查组,设有八个抢险队。其中一队由市政设施管理处负责,桥梁检测和管理工作,确保桥梁无安全隐患,负责泵站的日常排水和汛期桥梁的排水工作。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设三个抢险队。主要对防汛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加固,负责抢险物资和设备的保障供应工作,合理调配抢险应急物资。市政工程集团设两个抢险队,主要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负责城区主排洪设施的疏通清淤及加固工作,组织抢险物资及所需排洪、泄洪设备,对发生汛情的地段进行抢修、加固和处理修复。

    路灯管理所负责受灾地段的路灯抢修工作。污水处理厂负责汛期厂区的安全工作和汛期来临时负责提闸及截污管线的抢修工作。自来水公司负责加强供水设施的巡查防护,及时修复被损坏的供水设施、管道,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厂生产和供水管网安全,防止水质污染。热力公司负责管辖范围内热力管线的防汛检查、维护工作,汛期抢修时,负责热力管线的紧急抢险,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煤气公司要督促供气检测,加强巡查,修复损坏设施,消除隐患,确保供气设施、管道安全,使供气企业正常运作。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市区今年安全度汛。此外后勤保障由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负责,要保障供应防汛物资和设备,负责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和住地安置。

    从5月份起,城市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就着手对街道的下水井进行逐个清淤,以确保路面遇到暴雨不积水。

    市区现有9条主排水系统,担负市区排水泻洪任务,其中城西6条,城东3条。除南外环排水外,最早的建于70年代,最迟的也有15年以上。另有立交桥泵站3座。北城壕排水明渠、3座立交桥以及低凹地带的居民区是市区防洪的薄弱环节。“今年市政养护工人对北城壕排水明渠以西的排水暗涵清淤检查,同时对解放路、东关等3座立交桥的排水泵及电机进行了保养、维修和更换,以此保证立交桥下大雨不积水。由于市区地下排水管网是雨水、污水混排,遇到特大暴雨,立交桥现有的排水设备还是难以应对”市政公用局设施科工作人员解释道。

    市政公用局在重要岗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并于6月12日9时在西关明渠举行了一次组织有序的防汛应急演练。记者 王隰斌

    我市进入主汛期 内涝、山洪风险高

    7月15日,据市气象台消息,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7月14日08时到7月15日08时,我市出现了小到中雨,局部地区中到大雨天气过程,降水量最大的古县27.9毫米,尧都区20.4毫米、最小的是永和只有0.4毫米。预计未来一周我市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局部雨量较大,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9到21日。我市将进入“凉爽模式”。

    入汛以来(2015年6月1日08时-2015年7月11日08时),我市平均降水量为44.8毫米,较常年同期(100.1毫米)偏少近6成,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4少值;从降水量空间分布来看,我市各县(市、区)降水量介于22.1-91.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8成。

    预计2015年汛期(6-8月),降水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偏少,局部地区略偏多,降水量240-315毫米;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高温日数接近常年。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仍会出现局部洪涝和阶段性旱象。7月份,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局部地区略偏多,降水量100-130毫米,气温正常略偏高,平川25-27℃,山区22-24℃。8月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正常,局部地区略偏多,降水量95-120毫米,气温正常略偏高,平川24-25℃,山区21-22℃。

    目前我市处于主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雷电、大风、冰雹和暴雨)发生得比较频繁,气象部门建议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局地洪涝、冰雹、雷电等灾害,确保我市安全度汛。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