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夜幕降临,路灯指引回家的道路;华灯初上,路灯扮靓美丽的夜景。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路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形象也是考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记者在探访这一公共设施时发现,被毁路灯成为美丽夜景中不和谐的音符。
“为什么街道两旁的路灯总是‘遍体鳞伤’?为什么夜幕下总有路灯不亮?”市民赵先生向本网反映称,鼓楼东大街两侧路灯被毁情况严重,有的灯头不见了,有的灯罩被砸了,有的灯杆变成了晾衣杆,这些现象既影响城市美观,又妨碍市民出行。
8月18日上午,记者在鼓楼东大街发现,街边很多路灯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有的路灯灯头不翼而飞,有的路灯灯杆上贴着小广告,有的路灯只剩下躯壳,可谓“伤痕累累”,让人心痛。记者从路边商铺店员口中得知,关于路灯破损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很多都是人为破坏的。
随后,记者在平阳南街观察发现,这条街上的路灯都是双向路灯,同时街道两边的树木长得比较高大茂密,几乎所有的路灯都被“隐藏”在了参天大树里。
“白天树木可以遮挡阳光,晚上树木遮挡了光线,给人的感觉比较暗淡。”家住财政局家属院的孙先生说。
当晚,记者在滨河路发现,一片光明之中还是有几盏路灯不亮,在周围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有些落寞。
路灯是城市必需的公共设施,但也是一个易被忽视的角落,大家应该对损坏路灯的行为勇敢说“不”。“爱护公物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每个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既有享受公共设施的权利,也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与义务。大家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自己不损坏公共设施的同时,对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市民赵先生如是说。
记者 梁娟 实习生 赵若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