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社工人员现有比例不足十万分之一(特稿)

2016-03-15 09:17: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3月15日是第十个“国际社工日”,今年的主题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

  有这样一种工作,从业者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

网络图片

  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社工。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8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临汾市现有人口443.57万,两相对比,我市现有社工比例几乎为十万分之一。

  现状:凤毛麟角

  社工?什么是社工?社工是做什么工作的?

  记者在随机的采访中,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社工这个词。

  那么,社工到底是个什么工作呢?问“度娘”得知,社工,一指社会工作,一指社会工作者。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志愿者做的工作相同,但是,与志愿者的义务付出不同,社工是可以有报酬的“活雷锋”。

  从其工作性质来看,社会对社工的需求是很大的。之所以社工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是因为其特殊的工作性质,这个工作前些年仅限于民政系统的人知道、参与、应用。最近几年,才走向社会。

  据临汾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约有5000余人,学历普遍较低、年龄偏大、业务素质不强,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职业资格的专业社工更是短缺,自2008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以来,目前仅有48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化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布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经济发达地区多、相对落后地区少,通过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评的48人中,尧都区、侯马、洪洞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有27人,大宁、永和、隰县等贫困县仅有5人;城市多、农村少,以社区居委会为例,城市居委会一般为3至5人,农村居委会一般仅有1人,乡镇一般也只设1名民政员,但这些人员却要承担着计划生育、低保、民调、居民服务、环境卫生、优抚、救灾、低保、婚姻登记、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城市社区和事业单位多、基层和社会组织少;从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民政领域的多,从事司法、教育、卫生、医疗等其他部门业务领域的少。通过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评人数民政系统占70%以上,其他部门则只占少数。

  虽然我市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与群众不断扩大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仍面临严峻挑战,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问题:亟待解决

  据临汾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临汾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制定规划,明确任务,强化培训,主动服务,扩大宣传,注重引导,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建章立制、教育培训、开发岗位、扩大宣传等措施,逐步推进了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全市社会工作发展基本政策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不断健全,专业社会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氛围渐趋浓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认知度逐步提高。可是,由于受经济发展、理念认识等因素影响,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上级要求相比,我市社工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目前,社会工作尚没有明确的、专门的管理机构,已定的管理机构多为代管或托管,带有明显的行政特征,公益性、服务性不强。社会工作主体依然是政府部门,多数社会工作的开展依然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现有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设置呈倒三角结构,越到上层越大,越到低层越小,到基层甚至没有相应的机构承担社会工作服务职能。目前全市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仅有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华夏社工服务中心,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同时,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在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兑现。目前,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未能与工作绩效挂钩,无法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此外,基层社会工作人员在晋升、职评、培养、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体制性障碍,全市17个县(市、区)通过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评的仅有少数人纳入到中级职称评聘体系中,大部分人薪酬待遇难以兑现。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很难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更难以有效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未来:任重道远

  “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着重引导发展方向、培育基础力量,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人力、物力、政策等各项资源,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宽松、有序的制度环境。”临汾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述了工作思路。

  为了发展壮大我市社工队伍,使更多的人认知社工,参与社工,我市民政局今后将注重加强对社会工作政策、知识、经验、典型等方面的宣传。营造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对社会工作发展规划、职业制度、人才使用、专业服务等内容的了解,扩大社会工作政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及作用效能等,激发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兴趣,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彰显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民生保障、加强依法治国中的功能作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认识水平,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总结和推广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经验,报道社会工作的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关键人物,展示各领域、各单位社会工作发展的特色和工作成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历程,提升社会工作的关注度,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同时,发掘社会工作领域涌现的先进人物、优秀机构、优秀项目等,塑造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的宣传典型,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和调动更多有志之士参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报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投身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达到鼓舞社会工作者、感染社会大众的效果。

  由此,健全机构,加强政策创制,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临汾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今后,我市将建立并充实市、县级民政局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力量,一方面配合市人才办履行社会工作宏观指导、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服务等职能;另一方面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三社联动”工作为抓手,引导社会工作人员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并联合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请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提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今年上半年将报请市政府出台《临汾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我市发展社会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措施及保障机制,为社会工作今后发展指明方向。”2013年,临汾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启动了对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到2015年底,我市已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565家,民办非营利性服务组织468家,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49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8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4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家。这些社会团体涉及教育、科技、劳动、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民间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民生的积极作用,但是,多数公益性不强,服务性特征不明显。

  “因此,我们要积极扶持、培育一批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的社会服务组织,并加强引导和规范,以解决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切的社会问题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中开展专业服务,可运用已有的孵化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培育更多、服务水平更高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搭建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减压阀’减震器’挡风墙’的积极作用。”临汾市民政局局长廉鹏表示,同时,还要强化措施,打造优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以政府为主体,建立长期的人才共建合作协议;按照社会工作者高、中、初不同层次分别选派至高校、职业学校、上级业务部门等地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服务质量;加强不同区域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借鉴其先进经验,对有发展潜力的各类社会工作人才适时进行交叉任职和换岗锻炼,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