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检察院把涉农资金“晒”在信息化阳光下

2016-05-03 10:21: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从过去的部门分别管理到集中管理涉农资金,从过去少数人监督变成全社会共同监督。市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大格局建设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研发了“阳光百姓工程涉农资金监管系统”,即“互联网+阳光百姓工程”,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对涉农资金的有效监管,构建了以检察机关为主导,财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的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新格局,让每一笔涉农资金都能惠及百姓。

  借力互联网平台

  把涉农资金晒在阳光下

  2012年以来,临汾市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占反贪立案比例,由2007年的18%上升到85%,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粮食直补、惠民款项等领域。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国希说,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三农”政策落实,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损害了广大农户切身利益,使涉农信访、上访问题居高不下,影响了社会稳定。

  据悉,临汾市涉农领域点多、线长、面广,涉农部门多达30余家,涉农项目上百余项,每年涉及资金近百亿,关系千家万户。在涉农资金流通过程中,涉农部门各自为政,扶贫惠民资金落实随意性大,缺乏一整套完整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导致涉农资金被截留、挪用、私分、侵吞的现象时有发生,职务犯罪案件高发。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杂的系统化预防工程,仅凭检察机关单打独斗,难免顾此失彼,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为此,临汾市检察院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在曲沃县开展试点,率先提出“阳光百姓工程”,探索出运用“报备、公示、核查”工作模式,围绕资金流向搞好监督,围绕百姓需求搞好服务的宝贵经验。

  在“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运用于各种平台的时代,借力互联网平台,真正使涉农资金在“阳光”下晾晒,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涉农服务在“阳光”下开展,才能高效、精准地从源头治理和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基于这一共识,市检察院将“互联网+阳光百姓工程”确定为开展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工作新思路。

  检察机关搭台 涉农部门唱戏

  让涉农资金实现智能监督

  经过多方考察,市人民检察院最终决定借助农经站搭建平台开展。李国希介绍,农经站的“农经信息网”通过互联网,连接着市、县、乡三级农经站,具备“阳光百姓工程”的部分功能。同时,农经站本身也希望借助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成效,这一选择实现了共赢。

  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米新玉介绍,该系统突出了两个平台建设:设在县(市、区)、乡镇农委(农经站)的三级数据报备分析平台与系统公示平台;设在县(市、区)检察院的两级监督平台。系统公示平台主要用于向社会公开涉农资金信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涉农资金运行状态。系统监督平台设在检察院,具有最高权限,主要用于两级检察机关随时随地监督资金运行状态。临汾市“阳光百姓工程平台系统”通过接入互联网,为每个涉农部门留出端口。两个平台建设彻底解决了检察机关人员、编制、办公场地方面的限制。

  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上线运行后,只要有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关心的涉农资金问题。资金发到百姓卡中,系统会自动发送信息。该系统具有完善的数据库功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每一笔钱。它能为检察机关办案部门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可有效促进检察机关侦防一体化建设。从市到县,再到乡镇可以对资金使用层层比对,如果下发资金与报备资金不符,该笔资金会自动显示为预警红色,如完全相符该笔资金则自动显示为绿色,如该项目正在进行中,或没有进行报备则显示为正在进行的黑色。

  同时,系统平台还专门为老百姓维权留有窗口。对于一般性的维权,系统会将信息转到相关部门,由他们做出答复,7天内向维权百姓进行回复。对于举报,则转到控告申诉部门,由控申部门按程序处理。百姓想知道维权结果,只要输入维权时的身份证、姓名即可查到结果。

  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构建“互联网+阳光百姓工程”大格局

  “阳光百姓工程”的核心是围绕资金流向搞好监督,而所有资金流向,离不开市、县、乡财政部门。抓住了财政部门,就抓住了开展“阳光百姓工程”的切入点。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苑涛举例说,如果说涉农资金是水,市级财政局就是水库,水库中的水流向各县级财政局、乡镇财政所、村委,再流到老百姓手中,这中间是否出现跑、冒、滴、漏,通过县财政局、乡财政所的层层报备与市、县、乡涉农部门报备计划相比对,就变得一目了然。

  为此,市人民检察院领导与市财政局相关领导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达成共识,财政局所有9个涉农科室所涉及的涉农资金全部报备。有了市财政局的积极参与配合,顶层设计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2015年11月,市人民检察院与临汾农经站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协商沟通,对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研判和定位,对软件开发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设想,由市检察院出资研发“临汾阳光百姓工程系统平台”,完成了“临汾市阳光百姓工程”的顶层设计。

  2015年12月4日,市委组织召开了市、县、乡主要领导、相关涉农部门1000余人参加的“全市阳光百姓工程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对“阳光百姓工程”进行了具体部署,将全市相关涉农部门全部纳入为成员单位,形成了上下一体的领导体系和纵横联系的工作机制。

  市人民检察院预防部门利用一周时间,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市统一上线运行。

  这不仅实现了涉农资金的集中管理,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涉农资金的阳光化管理,为社会化大预防提供了鲜活动力。

  记者 赵京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