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镰刀割麦忙 临汾人并不遥远的记忆

2016-06-15 09:41: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6月13日,朋友告知,在霍山脚下的霍州师庄乡一带有村民手工收割麦子。多少年没有看见手工收麦的场景了,一听到这个消息,记者立即赶往霍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天最高温度达35℃,高温下的长途奔波,让人疲惫,更感到这首古诗之所以能千古传诵,是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的。

  成王庄是我市最北端的山村,记者沿途看到金黄片片,麦浪滚滚,瞬间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在通往师庄村的公路上有的村民已经开始晾晒麦子。

  远眺成王庄的一块梯田,有两个人在割麦子,金黄的麦浪映衬着两个人的身影,一辆平车在他们的身后,一头老黄牛悠闲地吃着新鲜的麦茬。年轻人掏出毛巾揩了揩脸上的汗水,老人弯下腰,挥舞着镰刀,伴随着两人轻盈的脚步,麦子整齐地堆放在眼前。

  经记者了解,原来他们是父子俩,老者已有88岁,老人挥舞着镰刀紧张忙碌。“父亲叫成三喜,我叫成国新。”老人的儿子介绍,这块地有点坡度,不适宜机械收割。最主要的是家里养了几头牛,手工收回的麦秸,还可以当牲畜的饲料。“父亲干活不逊于我这年轻人,两人一天能割4亩地。” 远方的乌云挡住了夕阳,翻过山梁,陶村堡的张姓夫妻俩将收割好的麦子,满满地装了一平车,丈夫前边拉,妻子后边推。“孩子远在深圳打工,几亩坡地的麦子,我俩用不了几天就能收完。”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