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牢记宗旨 将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

2016-07-04 09:5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车站街办事处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文菊

情系居民暖人心

  临汾新闻网讯 对于社区工作,总有些人不屑一顾,认为社区工作仅仅是搞卫生、抓计生、盖印章而已。殊不知,社区工作每天面对的工作就是处理家家户户的小事,但是这每一件小事都牵涉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都说社区工作难干,但车站街办事处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文菊却在这繁琐、枯燥、不起眼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

  从2003年来到建设社区,到2011年担任党支部书记,再到2015年书记、主任一肩挑,近5000个日日夜夜,赵文菊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深入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繁杂琐事 主动作为重在改变

  “现在只要在社区电脑中输入任何一个社区居民的姓名,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赵文菊回忆,2003年刚来社区时,居委会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虽然办公环境极为简陋,但大家的工作兴致很高,她和同事们敲响每一位住户的家门,记录他们的信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赵文菊深知社区干部的担子不轻,政策宣传、社区党建、纠纷调解、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就业创业、文体活动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社区要务。”赵文菊一口气说出了将近30项工作内容,虽然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但她都胸有成竹。

  除了做好近30项便民服务的“规定动作”外,赵文菊深知要服务好辖区6000余户、一万余名居民,必须主动作为,并让党员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此,她建立党员争当先锋承诺、微信服务群众的展示平台,并上墙公示,使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做到有组织、有目标、有制度、有落实、有结果。

  “以前社区就有志愿服务队,主要由退休老人组成,他们既是治安巡逻队,又是孩童看护队。”赵文菊介绍,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展现为民服务精神,社区组织党员和群众骨干,成立了党员服务队和巾帼服务队,社区党员利用下班后的两小时为社区服务,与巾帼服务队联合开展“进楼院、进家庭、解难题、送温暖”活动。

  令赵文菊始料不及的是,很多受到过帮助的居民,为了回报社区,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查隐患、管卫生、看楼院、重维稳,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发动“三社联动”,为辖区行动不便老人、家庭困难残疾人上门免费理发、义务劳动;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走进各小区,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十多年来为群众解决难事300余件。

  面对困难群众 关心体贴服务至上

  “社区琐事勿以小而不为。”在赵文菊看来,社区琐事虽小,却都是民生大事;只有把社区琐事当大事来办,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我等会儿还得见个朋友,今天真没时间,要不咱们随后再约个时间?”采访中,赵文菊的手机响了,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赵文菊叹了声气,笑着勉强接通了电话。

  原来,社区一位居民因病残疾,儿子也是残疾人,妻子无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难。赵文菊曾联系市残联,为他们免费发放轮椅,让困难群体感受到政府和社区的关怀,并建议他们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家庭生活困难,同时还指导他们填表申请廉租房。上个月,这户居民如愿拿到廉租房钥匙,随后便开始频繁打电话约她吃饭要当面感谢。他们是5月份拿到的钥匙,便在第一时间与我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这让我感到很满足……”赵文菊笑着说,从那天开始,那户居民就隔三岔五叫自己出去吃饭,她一次次地拒绝,都被人家看做是不给面子,所以,现在只能用善意的谎言敷衍。

  社区残疾老党员胡勇来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赵文菊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为他们申请各项社会救助,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还有,兴顺小区由于物业撤出,小区卫生脏、乱、差,无人管理,断水断电,治安状况更让居民担忧。经赵文菊请示街道党工委后,发动社区党员骨干在兴顺小区成立业主微信群,在群里商议小区里的大小事情,并自发对兴顺小区的水路进行彻底的改造,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居民老李是一个老上访户,为了做好他的安抚工作,赵文菊采取“先稳定再化解”的办法,主动上门约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为其讲解相关法律和政策。在她的感化下,老李不仅不再上访,反而对信访工作非常地理解和支持。化解矛盾后,赵文菊通过各种渠道,帮他解决了廉租住房。

  有人说赵文菊是社区的“大总管”,有人说她是“贴心人”,面对人们的赞誉,赵文菊只是微微一笑。在她看来,无论是“大总管”还是“贴心人”,她为广大居民尽心服务的职责不会改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改变。

  记者 卢凯 郝海军

临汾武警支队三中队

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宗旨

  临汾新闻网讯 7月1日上午,临汾武警支队三中队全体党员开展了一场“热爱驻地,服务人民”的义务劳动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宗旨。

  当天上午,党员们拿着扫把、铁锹、铲子等工具,走进营区临近街道清理垃圾、杂草以及小广告。汗水浸透他们的衣服,但大家丝毫不为这些外在因素所影响,认真清理着每一处的垃圾。

  “作为人民子弟兵,就应当为人民服务,尤其是作为党员,更应当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指导员高健表示,今天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会将临近的街道设置为党员责任区,每天进行打扫,帮助附近居民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人民军队为人民’,让老百姓记得有困难找我们。”

  记者 李静

 

预备党员李子恒

戴着党徽努力前行

  临汾新闻网讯 21岁的李子恒是一名大三学生,2016年5月30日,正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从那天起,李子恒不仅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几分,而且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多了几分鲜红的色彩,而自己将为这抹色彩奋斗终生。

  虽然只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李子恒对党并不陌生:我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他经常给我讲一些有关共产党领导人民救中国的故事,但那时只是很单纯地觉得共产党很伟大,并没有太深的感触。”

  “真正带给我心灵震撼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那时候爷爷已经退休了,除了退休金并没有其他收入。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爷爷好几天都没有休息,每天在外奔波。后来才知道,爷爷和一群同龄的退休老党员把他们当月的退休金全部捐给了灾区。当爷爷和几位老党员把退休金寄往灾区的那一刻,他们的神情显得那么从容。”回想爷爷所做的一切,李子恒忍不住有几分骄傲,“爷爷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都是国家的,现在国家有难,作为老党员又岂能袖手旁观!”

  爷爷和那些老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李子恒心生敬意,爷爷的一番话更是深深打动了他。李子恒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自己也要做一名像爷爷一样时刻心系祖国的共产党员。

  上大学之后,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李子恒对党的了解越来越多。也就是这种了解,更坚定了他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去年,我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当我看着荣誉证书上那闪闪发光的国徽时,让我再次下定向党靠拢的决心。”李子恒坦言,如今虽然已经佩戴上了党徽,但我深知自己离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相差甚远,我会戴着党徽勇敢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党的考验。”

  记者 杨杰

 

洪洞东张村党支部书记任玉林

甘为家乡洒热血

  临汾新闻网讯 从热血军人到下海商人,1957年出生的任玉林成就传奇人生。当他坐拥千万资产、生意蒸蒸日上之时,却做出一个让亲友惊诧的决定:舍弃北京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家乡洪洞县曲亭镇东张村干一番事业。

  2009年12月9日,任玉林当选东张村党支部书记。而促使他“解甲归田”的真正原因正是之前的一次探亲之旅。家乡经济发展滞后、乡亲们仅能维持温饱的现状深深刺痛着他的心,让他立志在有生之年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过上好日子。

  “要输血,关键是要造血,转变村民的观念最重要。”任玉林走马上任后,他先后出资22万元,经常性组织开展村民素质技能教育培训,并多次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往全国多地参观考察,寻求富村强民的出路。同时特聘山西省农科院专家为东张村制订了符合村情实际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发展规划”,勾勒出了东张村未来发展蓝图。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具有可规模化连片种植的土地。为此,任玉林自掏腰包,回收废弃砖厂和无经济效益的枣园,治理、改造村中4条荒沟。此外,他还积极配套完善了水利设施,先后投资150万余元,新打深井3眼,修建防渗渠12000米,由此,全村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灌溉率达到100%,为东张村农业调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张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任玉林的底气更足了。他在推动蔬菜大棚发展的同时又开展池栽莲藕,不仅从湖北购买了120吨莲藕种苗,还雇佣挖掘机免费为村民建池,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做示范,将东张村的莲藕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0余亩。可观的收益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大伙儿从“不敢承包”到“主动投入”,思想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任玉林又投资140余万元从山东购买优质樱桃、苹果种苗10万余株,支持乡亲们发展樱桃650余亩、苹果100余亩。若赶上樱桃挂果丰收,每亩地可增收万余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东张村建成了集大棚蔬菜、池栽莲藕、优质水果“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初步形成了“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品牌”的产业发展模式。该村生产的“洪洞莲藕”更被山西省农业厅定为“一村一品”,成为洪洞县唯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滋润,任玉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没有选择停滞不前,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他投资300万元,利用家乡资源成立了洪洞县众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以富硒石磨面粉、富硒手工挂面、富硒荷叶茶等为主的富硒农产品产业链,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东张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去年,该公司在上海成功登陆Q板,成为临汾市首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中小企业。

  7年来,任玉林为东张村的发展累计出资近1000万元,关掉了北京的两个工厂,卖掉了北京的一处房产,处理了自己价值68万元的商务车,抵押了妻子价值28万元的轿车。有人觉得他这么辛苦为他人付出,实属不应该也不值。对此,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作为一名老兵,我应该回报生我养我的故乡。”

  任玉林带领乡亲们实现“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将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他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曾许下的诺言,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于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记者 李静

 

翼城王庄乡党委书记翟铭娟

精打细算谋求发展

  临汾新闻网讯 在翼城县城东北十公里处有一个叫做王庄乡的地方,如果你第一次走进王庄乡,会看到西面是万亩苹果园,东面是万亩核桃园,南北方向还按村规划分别种植了2000亩芦荟、2500多亩梨树……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纯粹的特色农业种植乡的话,又会惊奇地发现,就是这个不到122平方公里的地方,除了特色农业种植外,该乡还紧密围绕“翼钢”项目,积极推动王庄乡内东庄、马家沟等地非煤矿山的标准化建设,不但为翼城县工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间接通过招工、运输等其他产业增加了乡里百姓的收入。

  王庄乡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工业两手抓的发展模式早已成为当地乡镇发展的典范,而最早提出“工业提升建设经济强乡、农业转型实现富民稳乡、环境优化创建宜居美乡、民生保障打造和谐新乡”发展思路的人,就是王庄乡党委书记翟铭娟。翟铭娟出生于1971年,是当地出了名的女强人,自2010年9月担任翼城县王庄乡党委书记后,她因地制宜,带领全乡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翟铭娟深知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要想带领乡亲们致富,就必须放弃此前“纯农业”或“纯工业”的单一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农业工业都要抓。从2010年起,翟铭娟先后从农业、工业、环境和民生四大方面做了整体规划。她用几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乡的每一个角落,每到一个村子,她都会认真聆听百姓的想法,或集中搞特色农业种植,或依托企业搞物流服务,从百姓那里,她总结了厚厚的一本笔记,而这本笔记也成为她在具体规划中的“指南针”。

  6年来,王庄乡的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东西两面的万亩种植园,南北方向的特色种植带,再加上重点扶持信海节能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粘土砖技改项目、鑫泽矿业有限公司环保治理项目等,如今的王庄乡成为了翼城县实力雄厚的好地方。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翟铭娟还不忘改善环境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王庄乡乡域内的220余公里通村道路进行了全部绿化,12个村配备了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实现了村内亮化工程。又先后累计筹措资金936万元,完成了该乡古署至辛安、庙洼至辛安、鄢里至范村、范村至王庄4条主要通村道路,打通了连接全乡的主动脉,完成了王庄至白璧、东门沟、弃里、王虎村的填沟加坝,龙女、辛安、曹家坡等村出村路坝的修复工程。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翟铭娟作为一个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用6年的时间,将这个经济发展没有规划的王庄乡发展成有名的经济大乡。当地百姓纷纷称赞她就是一个合格的“当家主妇”,精打细算,让百姓们过上了富裕的好生活。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