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场通航 记者 闫锐鹏 摄
1临汾民航机场正式通航
2016年1月25日下午,天津航空EMB190执飞的临汾―海口GS6532航班在临汾民航机场平稳起飞,标志着经过8年的筹备建设,临汾民航机场正式通航,从此架起了临汾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开辟了我市扩大开放的“通天之路”,临汾441万人民圆了“蓝天梦”。临汾机场正式通航后,将进一步完善临汾市综合交通体系,开启临汾融入世界、世界走进临汾的空中通道,构筑临汾市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详见《临汾日报》2016.1.26A1)
2“中国成语典故之乡”扎根曲沃
2016年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命名曲沃县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并成立“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曲沃县是晋国都城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在广阔的晋国疆域内产生了众多的成语典故,单是《三晋典故》一书中就收录了235条晋国成语典故。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收录的5500多条成语,出自曲沃的有300多条,与曲沃有关联的多达1500条以上。曲沃县是全国县一级行政区划中唯一获此称号的县。(详见《临汾日报》2016.2.19A1)
3我市打响脱贫攻坚开局仗启动证券行业“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行动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为此,我市提出了今后五年要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十大扶贫工程的目标任务。为了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12月9日上午,我市证券行业“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在隰县举行。“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行动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倡议开展,通过证券公司结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这一形式,增强贫困地区产业造血功能,推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创新之举,开启了金融扶贫的新篇章,对于推进我市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详见《临汾日报》2016.4.1B1;12.10A1)
4沃特玛新能源汽车推广及核心技术产业园落户我市
2016年4月7日上午,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洪洞县政府同沃特玛新能源产业创新联盟举行沃特玛新能源汽车推广及核心技术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12亿元,在临汾经济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区建设占地200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预计2017年所有入园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利税26亿元,吸纳劳动力3500余人。“十三五”期间有望达成千亿元产值。(详见《临汾日报》2016.4.8A1)
5我市荣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2016年5月26日,第八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荣膺“2011年-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跻身本次受表彰的全国78个、全省两个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行列,这标志着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详见《临汾日报》2016.6.15A1)
6我市当选“最具人文体验和历史价值旅游城市”
2016年6月17日,《人说山西好风光》2016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评选活动举行颁奖晚会,我市当选“最具人文体验和历史价值旅游城市”。在“人说山西好风光”这个舞台上,临汾展示了独特的风采,展示了“中国根·黄河魂”独有的特质,展示了临汾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也展示了临汾奋力转型、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此次竞演比赛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临汾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临汾旅游产业更快地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详见《临汾日报》2016.6.18A1)
7临汾市第四次党代会、市两会胜利召开
2016年9月26日至28日、10月10日至14日,中共临汾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相继召开。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345”战略(即:三个强市、四大攻坚、五条路径)和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2345”(即: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三个重点、抓住四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工作任务,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的前进号角,描绘了我市今后五年的美好蓝图。(详见《临汾日报》2016.9.27A1;10.11A1;10.12A1)
鸟瞰鼓楼南北街 记者 闫锐鹏 摄
8鼓楼南北街竣工通车
2016年9月29日上午11时,历经7个月的施工建设,市区鼓楼南北街提前竣工通车。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工程全长7300米,实际工期7个月,动用各类机械设备5万台(次),人力28万人(次),铺设各类管道总长26万米,地下设施全面更新,首次实现雨污分流,城市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全面整修了鼓楼,新建游园广场7个,文化景观18处,可供1万市民沿街同时休闲。它的通车对于改善市区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见《临汾日报》2016.9.30A1)
9市区公共自行车项目、纯电动公交车大力推进我市公共基础交通建设
2016年11月16日,备受关注的临汾市区公共自行车项目正式启动,第一批工程中70个服务网点共计2000余辆公共自行车整装集结,可随时为市民们提供优质的骑行服务。市区公共自行车终于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市在公共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2016年12月20日上午,伴随着新购的第二批20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投放运营,我市城区将实现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这标志着我市彻底告别传统天然气公交车时代,成为全省首个实现纯电动公交的城市。我市投资2.6亿元新购200辆快充式纯电动公交车,使我市市区纯电动公交车保有量达到423辆,城市公交万人拥有量达11标台,公交分担率达到20%。纯电动公交车投放运营后,将改善市区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详见《临汾日报》2016.11.17A1;12.21A1)
10我市启动《赵城金藏》复制工程
源于临汾,旧藏于洪洞广胜寺,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被誉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的《赵城金藏》(国图现存4813卷),既是一部佛教全书,也是一部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医学、建筑等诸多领域的传世古籍。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3月,我市启动了《赵城金藏》复制工程,对现存国家图书馆以及分散于全国各处保存相对完整的经卷进行复制,由国家图书馆全程监制,采用高清扫描设备逐卷进行扫描,运用数码高仿复制技术在特种宣纸上按照1:1比例进行复制,力求保留其原有风貌。截至目前,已复制完成50卷经藏。(详见《临汾日报》2016.11.24B1)
(以刊发时间为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