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肩负国家安危,身负人民希望的武警特战员们,早已头顶灿烂的国徽,手握冰冷的钢枪,满怀青春热血,行进在野营拉练的路途上,他们接受艰苦训练,打造铁骨般的硬汉。
3月20日至26日,武警临汾片区在某地开展第一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每名队员每天全副武装负重约30公斤,进行武装奔袭、山林地搜索、综合障碍等70个体能极限训练课目。
这次,他们将训练目的地放在山区,在逼真环境中挑战极限,检验处置暴恐事件的战术技能,在极限训练中,砥砺军人血性、磨砺特战尖刀。
磨练铁血意志
临汾新闻网讯 3月20日,魔鬼周”训练第一天,在课目二集合点进行方位角行进,所有队员全部战斗着装背负行囊。此次作业条件是乡村路,每个小组成员配发一张地图,按照方位角徒步行进,全程距离约12公里,沿途共设有18个标记符号。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找到每处的标记符号并合影。
9时,第一小组出发,他们身负30余公斤的行囊,一路小跑行进。每隔5分钟,下一小组再出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队员们穿过草丛、跨过坑洼地、越过障碍,奋力找寻一个个标记符号。组长,快!下一小组赶上来了。”此刻只见小组队员们挥去额头上的汗水,深吸一口气,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奋力向终点前进。
在第17个标记点,符号虽然画在树上,但十分隐蔽,在常人看来是极难分辨的。可当每组特战队员路过此处时,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找到。
眼看即将到达终点,队员们更是奋力高喊“冲啊!冲啊!”此时,他们脸上早被汗水洗过一遍又一遍,皮肤已开始发红。
课目二逐队结束,队员们的成绩个个优异。大家刚刚休息了不足600秒,紧接着又启动坡度为30度以上的6公里武装越野训练。
犹如十八弯的山坡又呈上坡趋势,即便步行都很费劲,何况负重越野。沿途中,路过的乡亲们无一不为战士们加油、助威。
“马上就到终点了,加油!”这是队员之间相互在鼓励。终于到达终点,战士们的体能也到了极限,他们把地当床、把墙当椅,稍事休息。一名战士脱下防弹衣的那刻,汗水透过层层衣衫也随之滴在地上。
方位角行进、6公里武装越野仅仅是“魔鬼周”70个体能极限训练课目的冰山一角,其难度指数仅为两颗星,而即将展开的68个训练课目正是锻造铁骨硬汉的淬火。
演绎铁骨柔情
一上午的课目训练,每名特战队员都负重30余公斤,武装行军18公里,紧接着又展开武装追捕、山地捕歼等实地作战课目。高强度的训练、复杂陌生的地形、身体的伤痛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特战队员们的意志。但他们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全力以赴,全程做到不掉队一人、不丢失装具一件、不作弊一分,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
每个铁血男儿都有“柔情细腻”的一面,为了照顾战友,他们不畏艰辛,虽拖着疲惫的身体,但为了最后的胜利,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决胜信念,替战友扛枪、背行囊。
“瞧,那个战士扛了两把枪,一支枪有十斤重呢!”这个帮助战友扛枪的战士是师伟彬,在方位角行进中,战友身体出现不适,他第一时间接过对方的枪支,从行进至7公里的位置开始帮助战友扛枪直至到达终点。在他看来,没有团队就没有个人,互帮互助更是军人的天职。
王云飞,今年24岁,入伍4年,这是他第5次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在抢占坡顶的课目中,队伍正向山顶行进时,一名战士从队伍中间落到了最后方。他发现战友身体状况不佳,就主动接扛起战友的背包。
“我负责收尾,不能让一名队员掉队。”王云飞用简单的话语,诉说着自己的责任。
七尺男子汉也有柔情一面,魔鬼周”训练在历练他们成长的同时,更坚定了他们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信心。
锻造最强战队
武警,在寻常人眼里是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诸如“魔鬼周”此类的极限训练,更让众人想探究其中奥妙,知晓武警战士是如何通过训练,保卫一方平安的。
事实上,魔鬼周”极限训练是反恐作战需求,训练更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内容涵盖体能、技能、心理、意志、战术、射击等多个课目。训练过程中,贴近实战,力求挑战队员们的体能极限、技能顶点和心理底线,使他们在自我超越中,磨练超常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战斗精神,提高过硬的综合素质,为锻造一支“全面过硬、能打胜仗”的反恐劲旅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拥有怎样的方法,战士们才能在“魔鬼周”极限训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骨锻造”呢?在第一天极限训练结束后,临汾片区参谋长杨红霞将训练秘籍告诉所有的战士,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情因势抓训练,正确看待成绩评定,时刻坚守安全工作的底线。”在杨红霞看来,魔鬼周”极限训练更要求每个战士看清自身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并具备因地因势分析判断作战地形等外部因素,将自己的特质在训练中发挥到极致。因此,一系列训练课目的实施,将充分激发队员们的潜能,在自我超越中有效提升个人素质、强化团队精神,从而锻造最强战队。
文/图记者 王隰斌 祁欣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