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练兵忙
——临汾燃气公司开展“燃气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活动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这可以称之为一场考试,它检验了面对燃气安全突发事故时,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这是保障安全供气、平稳用气的有力举措。
这还可以称之为一次“练兵”,它提升了抢修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实战能力,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燃气安全突发事故未雨绸缪,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7月5日上午,临汾燃气公司组织开展了“2017年燃气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活动。险情模拟市区某工地因野蛮施工,损坏了城市供气管网中一条DN400中压管道,继而发生燃气泄露、着火事故。面对“险情”,临汾燃气公司紧急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公司领导、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紧急赶赴现场,警戒、消防、抢险……用一次配合有序、处置得当的抢险过程,维护了“城市燃气守卫者”的形象,保障了市区13万余户家庭的正常用气。
演练现场
该公司成立了应急演练领导组,董事长、党委书记李烨,总经理杜宇峰亲任组长,确保了演练活动有序、有效、安全、顺利。
一
小暑时节、烈日当头。市区大韩村的一处空地上,氛围凝重。演练的领导组成员、评估组成员、观摩人员在指定位置就位。
当日9时30分,领导组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
一阵急迫的电话铃声响起:“喂,是燃气公司吗?你们赶紧来,我们施工时把燃气管道挖断了。”
“事故发生地点是在哪里?现场有没有人员受伤?”
“在大韩村,已经着火了。”
接到电话,调度人员详细询问了地点、范围、人员伤亡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不忘交待报警人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按照突发事故的处置流程,调度人员随即进行上报。“这是一条主供气管道,对整个市区的正常供气将形成重要影响。”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迅速做出判断:这是一次突发重大事故险情。他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按照领导要求对各相关部门进行安排,《应急预案》即时启动,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在最短的时间内,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生产技术部、安监处、后勤保卫部、行政办、管线所、门站的负责人及职工纷纷就位,履行各自救援职责,进行抢险救援。
演练场上,火焰熊熊而起,保卫人员紧急疏散围观群众、疏导交通、设置警戒隔离区域;调度中心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距现场十余公里外的金殿门站已经做好启动准备,可随时启动应急气源进行供气。
二
一辆又一辆黄色的抢险车辆呼啸而至;一名又一名神色凝重的抢修人员迅速下车、冲向现场;一台又一台抢险设备被合力抬出、安装就位。
两名抢修队员手持灭火器冲向灼热的火焰,迅速开始消防灭火,管线所所长张伟紧随其后对管道受损情况进行检查。
“报告指挥部,火已扑灭”;“报告指挥部,经检查,被破坏的是DN400中压管道,请求关闭上游1号阀门至五分之四,降低管道压力。”各种情况依次汇总到现场指挥部。结合救援进展,指挥部下达了一道又一道指令。
安全员驻守现场,不断大声提醒,保障作业安全和人员安全;物资保障车辆、后勤保障车辆来往穿梭,运送抢险物资;技术人员深入最前线,根据管网破坏情况制订抢修方案。
管道破损处不断有残余天然气溢出,抢修员们相互配合,依次佩戴好防护面罩。高温天气下,厚重的防静电作业服、密封的防护面罩让抢修员们汗如雨下。班组长李建亮一马当先,带着两名抢修员对破损处进行钢板补焊。
20分钟后,管网焊接作业完成,经现场安全员手持检测仪进行测试,管道破损处的天然气浓度为零。现场指挥部的对讲机里传出清脆、喜悦的声音:“报告指挥部,受损管道已修复完毕。”
随即,指挥部向门站和阀门组、调压组人员下达指令。门站开始恢复出口压力,开启了1号阀门至二分之一,升压、检漏、放散、检测……一系列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作业依次进行。
三
10时30分,抢修工作完成,管网恢复正常供气——标志此次演练圆满完成。
演练过程中,燃气职工们展现出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得到了评估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此次演练,该公司各个部门、站所的负责人,安全员、调度员、班组长、维修及巡检人员前往现场进行了观摩。紧张高效的演练过程牢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一名来自南城管理站的维修员说:“观摩了这次演练,我感触很大。我们公司承担着市区13万余户家庭的用气,任何一个纰漏都可能影响安全、导致事故发生,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安全放在首位。”
安监处负责人荆晋生介绍说:“我们开展这次应急演练活动,就是为了有效应对燃气管网、设备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先实战能力,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按照‘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迅速抢修、有效处置’的原则保证抢险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