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法律援助中心:多层次宽领域提升群众满意率

2017-07-17 10:47: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目标,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法援宣传工作格局,使此项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效地增强了法援宣传的感染力,取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该中心法律咨询、案件办理、质量评查等各项业务有序开展,社会影响力和当事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创新观念 强化宣传意识

  近年来法援系统内有些人出现了一种糊涂认识,觉得这么多年宣传搞得差不多了,人民群众对法援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再不需要花大气力搞宣传了。鉴于上述情况,该中心组织大家反复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从形势发展的趋向、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从省厅、省中心的工作部署和临汾当地法援现状几个方面分析研判,感到法援宣传绝不是可有可无、能够放任不管的,而是要把它提升到夯实法援工作基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高度来认识、来谋划,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敢于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因此,该中心在宣传方面既沿用传统的方式手段,又突出创新意识,探索新的载体和方法;既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又突出新平台的拓展运用,最终达到法援宣传对内对外相一致、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工作业绩和宣传效果相互促进的目的。

  创新载体 扩大宣传效应

  他们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把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法援工作内容作为宣传重点,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和知晓率。一是强化宣传理念,向上宣传争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抓典型、抓先进,不断推出好的经验做法。利用上级领导来单位视察、检查工作的机会,向领导们专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指导与支持。并通过市司法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律援助条例》实施情况,让领导们了解法律援助的作用和成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做实日常服务,对外宣传树形象。坚持每年利用妇女节、助残日、重阳节、12·4等重要节点,联合市直10个法援工作站全面开展法援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了残疾人普法专题讲座、“爱老助老法护夕阳”、“关注儿童,反对校园暴力”、“法援进社区”、“法援进军营”等8项活动。去年以来,共向部队官兵赠送法援书籍200余册,向社区、学校、养老院发放法援宣传资料30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三是协调主流媒体,开通普法专栏。今年3月1日起,市中心与《临汾日报·晚报版》联合开设了法援普法专栏。该专栏每周刊登一期,由中心组织提供稿件,既进行法律法规的解读,又刊登优秀案例,让更多的百姓了解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懂得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开通微信平台,满足公众需求。2015年底,为适应新时期法援宣传需求,市中心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使法援宣传也走上了线上线下“双轨”运作的模式,已先后推送微信200余条。

  创新实效 提升服务水平

  重视和开展法律援助宣传,不仅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了法援工作的影响力,也促进了市中心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一是法援案件受理范围逐年扩大。在原受案范围的基础上,去年以来,在民事案件方面增加了因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援助项目,还增加了因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等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受理范围。在刑事案件方面,对残疾人或未成年人涉及公安侦查、检察审查起诉阶段的案件进行援助,进一步拓展了援助范围,做到了应援尽援。2016年市中心共办理案件208件,比上年增长25%,今年上半年办案77件,办案程序进一步规范,案件质量进一步提高,受援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二是三大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去年8月,市中心争取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被安排到装饰一新的市政府第二办公区,办公面积达120平方米,配备了新的办公桌椅、LED显示屏、触控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12348”法律援助热线电话业务更加规范,每天都有优秀的专职执业律师接听各类法律咨询电话。去年以来,共接听法律咨询电话7000余人次,始终保持全省前列。远程视频服务系统顺利运行,形成了“简单问题电话答、一般问题大厅见、复杂案件视频解”的新型法律服务模式。三是法援宣传新载体亮点凸显。市中心公众微信号启动以来,已有2000人次参加了互动交流,为500人次提供了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临汾日报·晚报版》普法专栏已刊登稿件20余期,宣传内容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赵雪琴 王晶晶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