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 主动作为
市总工会奏响创新创优时代强音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柴云祥)“五小”竞赛成果1281项、职工书屋320个、“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救助患病职工1.1万人……近5年来,市总工会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在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职工群众、发挥工会职能方面切实发挥了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助推我市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唱响了“凝聚职工力量、工会主动作为”的时代强音。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作用,大力推进“五小”竞赛活动,共收集竞赛成果1281项,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释放出巨大能量。组织开展了“让我们的天更蓝·工会在行动”生态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六比六看”等主题劳动竞赛。连续3年组织参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职工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大力开展评选劳模、五一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活动,166个集体和384名个人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通过劳模宣传月、劳模“四送”等形式,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市营造出学先进、比奉献、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正能量。
加强职工教育引导。他们深入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全市共建书屋320个,推动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市职工体育馆建设稳步推进,浮山县、蒲县、霍州煤电、山西焦化等一批职工活动阵地作用发挥明显。稳步推进“素质提升年”活动,开展手工技艺、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68期,培训职工3.2万人。通过微电影、演讲、书画摄影展等形式,扎实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活动。组建了5个职工艺术联谊会和“同心圆”职工合唱团,为重点工程、一线职工送演出30余场次,激发了广大职工凝心聚力搞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引领全市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建强组织创新创优。市总工会采取“九依托、九推进、九提升”的方法开展高标准建会工作,全市共建工会组织6356个,发展工会会员716669人。制定了五类工会规范化建设标准,自主研发了工会信息管理考核平台,对基层各级工会进行动态化、自动化管理考核评级。大力培育各类基层工会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促进基层工会规范提升,推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
聚焦强“三性”去“四化”。市总工会聚焦任务重点,突出创新创优,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工会改革。健全完善改革工作领导体系和分组督导责任机制,经过组织推荐、公开选任,市县乡三级工会共选任挂职副主席185人,兼职副主席491人。在改革工作中选树培育典型,开辟“工会改革进行时”专栏,加强经验推广,县(市、区)工会之间进行观摩交流,涌现出尧都区、蒲县总工会等基层典型。
创新维权机制建设。他们深入推进“依法维权年”活动,健全完善“4234”职工法律维权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中心,先后受理调解涉及欠薪、工伤等纠纷302起,其中群体性事件57起,为农民工讨回工资1867万元,叫响了“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拿不到工资找工会”的口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在企业普遍建立职代会制度,推动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工作扩面提质。加强督导、规范程序,全市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签订率始终保持在97.5%以上。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加强群众安全监督三级网络、职工职业病防治监督工作,着力构筑了群防群治安全防线。
倾情帮助困难职工,帮扶保障工作基础得到不断夯实。他们以“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三大品牌为依托,扎实做好工会帮扶工作。共筹措资金4900万余元,慰问困难职工11万余人次,“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救助患病职工1.1万人,“金秋助学”资助4323名困难职工子女实现上学梦;“春送岗位”帮助1万余名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夏送清凉”慰问一线职工7.8万余人。开展以走访慰问单亲特困女职工,免费两癌普查,女职工创业、就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女职工“关爱行动”,建立妈咪小屋28个、爱心驿站76个,为特殊时期女职工、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捷服务。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他们加强各级工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服务、指导、表率”作用,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分类别、分层次培训各级工会干部20余次800余人。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