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年货 注重名副其实
临汾新闻网讯 欢欢喜喜迎春节,市民提前“热”起来。眼下,随着春节脚步日趋临近,市区各大超市、便利店纷纷摩拳擦掌,早早备足货源,供广大市民选购。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年货主角”,消费者如何才能购买到放心、安全的商品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食品、烟酒经营店,业内人士提醒大家,选择年货要留心,莫让“问题”伤了神。
看清“包装”切勿马虎
春节期间,带着礼品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事项。一旦选购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仅花了冤枉钱,还令人难免“尴尬”。
位于市区建设路中段的一家食品经营店的负责人王先生,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购买过年礼品时,市民可观察礼品的包装是否完整,如遇包装破损或有二次包装现象时,建议放弃购买。同时,最好不要在街边或者流动摊点购买,以免稀里糊涂将“假货”带回家。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遇到商家打折让利、低价倾销时,更要保持冷静。因为,难免有个别不法经营者将到期的食品或饮料与刚生产不久的同类商品混放在一起,以此迷惑消费者,使人不知不觉跌进‘陷阱’。”王先生为消费者支招。
保证“斤两”掂掂分量
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发现不少市民年前选择礼品时,对于商品的“真实分量”都十分关注。而个别消费者也曾不同程度地遭遇缺斤短两的闹心事。
在市区福利巷经营一家烟酒副食门店的刘先生介绍,购买包装礼盒时,大家一定要格外留意,以防个别不法商家从礼盒底部抽取一部分食品,而后将“缩水”的礼盒低价销售。
在市区解放东路的一家水果专卖店内,经营商李女士给大家这样的建议:过年走亲访友时,水果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年货‘单品’。因此,消费者要注意水果包装盒,以及水果箱分层,看上层与下层的水果品质是否一致。如果水果箱本身不是透明的,可要求经营者打开包装看看水果是否存在腐坏变质等现象。”李女士说。
索取“凭证”好好保管
购买年货时,除了注意商品的外包装和分量之外,主动向商家索取消费凭据,并且妥善保管,也是广大市民必须做好的“功课”。
在市区向阳路经营一家小型超市的吴师傅,则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尽量去正规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并主动索要相关购物小票。如在购买商品时存有质疑的话,可以在付款后,当场打开礼盒,一旦发现缺斤短两的问题,便于及时维权。
记者 成华
商家“甩货” 谨防晃眼招牌
随着新春佳节日益临近,市区各大商场、专营店也随之陆续开启了“年底甩货”模式。然而,面对价格“大跳水”的部分商品,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1月15日,在市区体育南街的一家品牌化妆品专营店前,记者看到,该店的橱窗上到处张贴着“全场一折”年末大甩”清仓处理”等宣传单。一走进店内,只见原本看起来并不宽敞的门店,被顾客们挤得满满当当。
“快过年了,店里开始甩部分化妆品、面膜等产品,自从活动开始后,几乎每天都是顾客盈门,有的甚至一拿就是一个‘大礼包’。”在店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看到货柜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特价商品。
“临近年关,我准备多买一些美白保湿面膜,漂漂亮亮过个春节。这儿的东西不贵,质量还不错,感觉非常实惠。”正在选择商品的李丽告诉记者,自己是个“淘宝族”,除了选购价低物美的护肤品外,服装、鞋帽等市场开动的年末甩货的活动自己也不会错过。
在此,市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年末选择降价商品时,切记不要被降价广告所迷惑,更不要一味地贪图低廉价格而冲动地加入到疯狂购物的行列中。
同时,建议市民购买“甩货”时,应当场仔细检查辨别商品,对有明显质量问题的商品及时退换。购买时应主动索要发票或信誉卡,一旦遭遇消费纠纷,可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成华
年前逛街 小心“第三只手”
核心提示:随着春节脚步日趋临近,不少市民开始张罗年货,一时间各大商场、超市内热火朝天,然而,一不留神,第三只手”就会不请自来,使得“被掏者”伤心又破财。
财物放在视线内
前不久,市民王丽骑着电动车行至市区东关大十字附近,在路中央的隔离栏等待过马路时,突然觉得右边的口袋动了一下,她下意识地向右边看了一眼,只见一名戴着帽子的男士赶忙向路边跑去,转过神儿来的王丽这才发现装在口袋里的手机已经被掏出一截:“幸亏发现及时,要不手机就被偷走了。”
随身挎包要看紧
无独有偶,市民张女士近日在市区财神楼菜市场买菜时,手机竟不翼而飞了。
张女士说,她出门时习惯把包挎在肩膀上,买完菜后,顺势将手机和剩余的零钱放在了背包后面的拉链里,谁料回到家后,手机和零钱都不见了。
“小偷一定是趁我挑选衣物时把手机偷走的。”为此,张女士提醒市民,逛街时,最好把包背在胸前,尽量结伴同行。
外出切记别“露财”
前不久,市民王女士在平阳南街一家服装超市买东西,一转身的工夫,钱包就被偷了。
王女士说,当时她在挑选鞋子,就把小包放在购物车折叠板上。进了超市后手推车一直寸步不离,只在挑选商品时侧过身子,但也就几秒钟时间,出门结账时,她才发觉包不见了。随后,王女士查看超市监控视频发现,有名身穿黑色衣服的男子尾随在她身后,在她俯身挑选商品时,该男子趁机拿走了她的包。
公共场所多留心
出门逛街,乘坐公交车成了市民首选,但小偷也伺机出没,令人防不胜防,大多数人有乘车戴耳机的习惯,这无疑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上周的一个下午,我在平阳广场附近等公交车,当时一直戴着耳机听音乐,一只手紧攥着手机,可就在我投币时,耳机里的声音突然没了,我还以为是耳机接触不良,结果在往后门挪动时,才发现手机不见了。”手机离奇“失踪”,小于又气又恼,仔细回想,小偷一定是 通过耳机“顺藤摸瓜”,偷走了手机。
为此,他提醒市民朋友,在等公交时,一定要把重要物件放好,尽量不要戴着耳机出行。
防范意识需加强
春节日益临近,第三只手”蠢蠢欲动,市民们该如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呢?临汾警方提醒,冬季是扒窃案件高发季节,市民衣服越穿越厚,身体灵活度和对外部的敏感度明显降低,容易给扒手可乘之机。此外,临近年底,很多人前往超市采购,由于氛围轻松,市民容易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放松警惕。
因此,尽量把钱包和手机放在里面的口袋,拎包等物品不要离开视线,如果有陌生人靠近要小心,切勿在挑选商品的同时疏忽对自己财物的看管。此外,无论何时,尽量不要往人堆里扎;乘车时尽量不要佩戴耳机,以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挤车时最好不要玩手机,以防顾此失彼。
记者 成华 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