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嘘寒问暖送关怀。免费讲座赠“厚礼”、神奇”产品“治百病”……春晚小品《“儿子”来了》中,骗子使出浑身解数,诱使一对老人心甘情愿掉入保健品陷阱。这不是演员们有意安排的“笑果”,而是生活中常见的“温柔套路”。近日,家住市区九州花园的高先生发现父母深陷其中,将为数不多的退休金统统“贡献”给了名目繁多的“灵丹妙药”。
高先生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去探望住在城西的父母。今年春节,他特意和父母多呆了几天,竟察觉到老两口有些异样。他回忆道:父母认识的人很少,但在过年期间接到了许多拜年电话,而且常常背着我去卧室接听。有时,他们还偷偷摸摸研究一些画册。一见我走过去,就赶紧把手里的东西藏起来。不论我怎么问,他们什么都不愿透露。”无奈之下,高先生只好玩起了“游击战”,逮住父母外出的机会在家里展开“地毯式”搜索,从而“挖”出了一堆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他细细翻看,有“包治百病”的营养液、补充”各种维生素的果蔬汁、消灭”高血压的奶粉等“小件”,还有宣称能过滤雾霾的空气净化器、能延年益寿的安睡枕头和磁疗床垫等“大件”。
对此,高先生又气又急,在他的追问下,老两口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实情。“父母经常去听免费养生讲座,顺便领取鸡蛋、香皂等小礼品。听了一段时间之后,商家会举行义诊,接着根据‘病情’动员他们购买功效不一的‘神药’。”高先生气愤地说,业务员不仅了解老人的心思,还特别会洗脑。几番花言巧语,再加上吹得天花乱坠的药效,老人们能不乖乖掏钱吗?”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平日里省吃俭用的父母,几乎将所有退休金都用来购买保健品。高先生补充道:业务员知道老人们普遍情感空虚,便经常打来电话嘘寒问暖,刚开始是叔叔阿姨的喊,随后就跟小品里演的一样,直接叫老人爸妈。同时,他们还掐准老人服药的疗程,一到点就‘贴心’地把下一疗程的药送过来,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把老人们的退休金骗光了。”更令高先生气愤的是,父母年前参与免费体检活动时,“查”出了三高及心脏方面的疾病。在商家的鼓吹下,他们花费2800元购买了三个疗程的药丸。结果,没吃几天,两位老人先后出现便秘、流鼻血、心慌等症状。情急之下,父母想将未开封的药丸全部退掉,没想到,那些“孝顺子女”瞬间变了脸,坚决不认“无效退款”的承诺,还软硬兼施让老人放弃退货退款的想法。
听到父母诉说委屈,高先生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春节过后,他多次前往出售该药丸的办公点,费尽周折才见到了相关负责人。经过几番协商,对方勉强同意了退款要求,同时扣除了所谓的服务费,仅退给高先生2000元。
退款到手了,高先生的心情却一点儿也不轻松。他担心地说:即便老人被骗过一次又一次,再遇上‘温柔陷阱’,他们很可能还会上当,甚至对家人的提醒产生抗拒心理。”“归根结底都是子女们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不够,才导致老人有情感上的缺失,给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机。”高先生反思自己,身为子女,有没有多关心一下老人,定期陪老人做做正规体检,听听父母的想法和诉求呢?其实,让老人远离套路和陷阱很简单,只需要子女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一些温暖。”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