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人:培训班深似海 擦亮眼莫昏头

2019-09-04 09:37: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笔试包过,不过退款”“先过关,后交钱”……各类培训班的宣传彩页上的这些字,十分醒目。随着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开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片又即将上演。各路考生摩拳擦掌、勤学苦练,开始了各种报班、刷题、上网课……废寝忘食地学习堪比高考冲刺:各种“权威培训班”也是“漫天飞扬”,包过、真题解析、“名师”授课等一系列“噱头”蜂出并作。

  近日,记者走访调查了我市一些考生和培训机构,发现公考培训班的费用在几千到几万不等。那么,20天时间花上万元能否得偿所愿抱得“金饭碗”?价格越高就能保证考试通过吗?综合素养知识真的能在短时间内速成?“玄机”真不少!

  为引人——天花乱坠

  面对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考生们当然是一头雾水:哪个培训班收费合理、老师出名、效果好?部分培训班抓住考生心理,使出浑身解数:“免费试听,满意再定,提前预约100抵300”“内部题库,转发集赞38个,送真题两本”“拥有多年授课经验的讲师、xx大学教授xxx前来讲课”……还有的利用老生的“关系网”,打出老生带新生可以立减500元的活动。反正,先吸引你来报班。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东关大十字腾亿大厦内的部分培训机构,虽然已是下班时间,但仍有不少学员前来咨询报班相关事宜。墙上各种招生横幅很是吸引人。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看到有人进来,立即上前,十分热情地介绍当前的优惠活动和前期的通过率情况,“我们是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在各地也有机构,有多年经验的名师授课,讲解考题要点,传授做题技巧,通过率都很高。以前许多考生都取得过笔试第一的好成绩。”说罢,还指着一旁准备办手续的几位学员介绍——他们都是试听了满意后才决定报班。一边听着诱人的介绍,一边看着正在办手续的学员,是不是有些怦然心动?

  随后,记者联系了以前参加过培训的部分学员。一位备战了四年才考上市直单位的李女士说,第二年参加考试的时候看到身边有人报班,自己也四处打听,找了一家认为差不多的培训班,当时也是工作人员极力“吹捧”,便对培训班抱有很大希望,花3000多元报了班,也努力学习了,但最后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后来的两年时间里,张女士没有再报班,而是通过自学,顺利考进我市一家市直单位。其他几位也参加了培训班,但都与面试“失之交臂”。有的还吐槽:讲课过程中,老师专门强调的重点在真正的考题中竟然一道相关的都没有,多多少少误导了他们复习。今年他们依然报考了理想的单位,不过准备自学备考。

  部分培训机构以“名师”成功将多少人送进公务员队伍等作为宣传“热点”、营销“卖点”、广告“亮点”。面对形形色色的局面,考生们还需使出火眼金睛,认真辨析,切莫偏听偏信。

  说效果——价位递增

  交三千元和交两万元学的知识和方法一样吗?目前,几乎所有的考试培训机构都会有各种班级之分,当然费用也不同。不同价位的培训班,在内容上有何差别?究竟对考生有无帮助?

  在另一家培训机构,记者发现,他们开设了三种课程:第一种是普通班,交三千余元学习15天;第二种是精讲班,交五千余元学习20天;第三种是协议班,交一万余元学习15天,但主要是针对进入面试的考生,先交两千多的定金,不管笔试第几名,只要进入面试补足余款就可,面试过不过全靠自己。还有的开设了课时班,例如针对教师岗则分为三天2980元的精讲班和三天3980的VIP班,平均下来一天要花一千左右。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学生和家长本着只要考上了花多少钱都无所谓的心理。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协议班,每个人收费一万元,以一个班50个人为例,按照1:2或者1:3的录用比例,培训班就可获25万元或者17万元的收入,去掉场地、讲师以及学生教材等费用,利润也相当可观。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价培训班与普通班相比主要是理论讲解更细致、练习次数更多,更有针对性,时间也更长。但协议班就不一样了,就是一个“赌注”,其实完全靠学员自己,如果考上了,补足费用,考不上则不用再交剩下的费用。

  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李目前是单位的公益性岗,此次也报名参加了市直单位的考试。她向记者表示,周围很多人都报了培训班,自己不报班的话心里确实没底。如果能够一举成“公”,花点钱也无所谓。其实像小李这样的不在少数,他们选择报班更多就是为了“逆袭”。

  真应考——勤学苦练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更多的是结合社会热点、生活常识以及政府工作实际、判断推理、言语理解等内容进行出题,覆盖了各个方面,重在考察考生的社会热点分析、思维转换、语言表达、逻辑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更趋于灵活。”有着多年授课经验的王丹老师说。

  她告诉记者,面对看似简单的试题,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细心审题,用心答题,因为命题者不会简简单单地出这种硬性含义的考题,而是通过角度转换命题,这就需要平时的生活中多注重思维转变。

  在报名考试入口也有特别声明:“本次招聘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举办的各类辅导班和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临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无关。敬请广大考生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想要捧上“金饭碗”,功夫要下在平时,靠短期培训难有质的改变。同时提醒广大考生,现在社会上的培训班大都缺乏针对性,很容易给考生带来误导,考生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培训班上,要多注重平时积累,如果打算应考,就该早做准备。基础差得太多,再好的培训班也没用,关键还须自身硬。"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