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您好,请问您现在有资金方面的需求吗,现在申请利息低、周期长”。
“请问是柴女士吗,看到您注册过我们的贷款平台,现在我们有一款非常合适的贷款业务,你看需要给您详细介绍一下吗?”
……
“真不知道这些陌生来电何时才能停止。”家住解放东路的柴女士向记者诉苦:近半个月来,自己的手机每天都能接到各种贷款平台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贷款,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刚开始,她还会语气平和地回复不需要。后来确实被接二连三的骚扰电话气晕了头,偶尔会小骂几句,任凭自己语气如何暴躁,对方始终“温柔以待”,之后她干脆不接陌生来电了。
柴女士表示,自己目前没有资金需求,更不会注册什么贷款软件了,可是这些电话又是怎么回事儿?左思右想,柴女士追溯到半个月前。那天正好是周末,她带着女儿去市区生龙国际购物中心,刚到门口,一位男士拦住了自己,说扫码可以给孩子领礼物,看着五颜六色的毛绒玩具,女儿心动了,非要其中的小猪佩奇,拗不过孩子的柴女士只好跟着流程进行了一波操作,期间,她也有犹豫过,但该男子说只是注册一下,帮忙完成任务,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柴女士判定就是这次不经意地扫码注册让自己遭到了不间断的“骚扰”,万幸的是没有钱财损失。不过这一次也让她心有余悸,表示以后再也不去理会街边的“扫码送礼团队”了。
无独有偶,45岁的薛女士平时偶尔在淘宝买些东西,最近接到一个外地陌生来电,说因为员工失误,没有仔细检查,误把过期商品发给了顾客,希望给顾客退钱,只需要加上微信打开链接就可以立即退款,无须淘宝操作售后退款。薛女士也确实在淘宝买了东西,货物正在运输中,便信以为真,就加上电话那头所说的微信打开了链接,但显示的并不是退款界面,而是让填自己的详细信息,还好女儿的及时提醒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在市区一些商场,总能见到手持各种小礼品的人求扫码,他们的台词几乎一样,“新开发软件,帮忙扫码关注增加人气”“扫码免费送礼物”等等,这本来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但这种方式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如今,微信已成为大众交流的最广泛方式,骗子的各种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伪装“高富帅”骗取感情进而借钱、微信代购诈骗、微信“爱心传递”诈骗、微信点赞诈骗、扫二维码诈骗的新闻屡屡皆是,但有的案件犯罪对象并不明确,犯罪地点也居无定所,打击处理难度相对较大。
借助柴女士和薛女士的经历,在此也提醒公众,面对扫码送礼和陌生来电的“好心”要多个“心眼儿”,时刻加强防范意识,切莫泄露任何信息,慎重接受被赠送的相关产品或服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和损失。
记者 闫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