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木版年画 让人抱憾的辉煌与没落

2014-01-06 21:00: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央视八台的电视剧频道《大掌门》一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全剧以发生在1938年山东潍县杨家埠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宏大场景。剧中,杨家埠的木版年画、潍县的风筝、灯笼等极具民俗特色的情景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木版年画,就不能不说说咱们晋南一带的平阳木版年画。平阳木版年画产生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现存世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四美图》,就是宋金时期平阳城姬家雕印的,画中人物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女图,画中美女体态丰韵轻盈,神情奕奕动人,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晋南木版年画雕印技术,在当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年画由画工描画、刻版、然后再印制到纸上着色,或者套印而成。平阳木版年画艺术在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都在全国独领风骚,而且行销甚远。

在数百上千年的年画传承中,平阳木版年画虽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并称年画四强,但平阳年画一直作为四强中的老大而独占鳌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逐渐被机器胶印所替代,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带着昔日农耕社会田园牧歌的一抹余晖,成为热爱传统文化收藏者心中的宝贝。尤其是木版年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品系后,传统的木版年画也和许多其他濒危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一样,被列入了抢救和保护的行列。

随着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各地都加大了传统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和发展,但遗憾的是,作为木版年画老大地位的平阳木版年画近些年来发展传承令人堪忧,“百度”中的传统木版年画“四大天王”里没了平阳木版年画的身影;国家从2003年起,连出九套木版年画的邮票,也没有平阳木版年画的影子,那些在明清甚至民国时期新发展起来的各地的木版年画,许多都是平阳年画“儿孙”辈分的,如今都风光四起,而我们传统的平阳木版年画如今却面临被肢解的危险,同是平阳木版年画世系的新绛、襄汾一带的木版年画,如今都自立门户,另起炉灶。

传统文化需要保护传承,但切忌敝帚自珍,固步自封,我们如今的平阳木版年画就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许多投放市场的号称平阳木版年画的作品,竟然只是拿旧版子印刷的白描半成品,没有上色,没有套印,如何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平阳木版年画的神韵和精魂,看着各地的木版年画,一个一个借着现代传媒和影视文化打扮得风风光光,再看看我们曾经辉煌灿烂的平阳木版年画如今缺乏有影响力的展示平台,后继乏人,守着金碗讨饭吃,自甘堕落的残景,真的让我们感慨良多!

如何让我们传统年画走出作坊,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并倡导新风,引领新潮,通过不错的口碑和现代网络媒体的营销手段,将先人留下的金字招牌擦得锃亮,传得更久,仍是当下及随后一段时期我们努力的方向。(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