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刘红丽从市场上买了些火锅料准备和家人热热乎乎地吃个周末团圆饭。可是,让她感到扫兴的是,火锅料里竟然发现了好几根头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朋友聚会、家人团圆时,选择围在一起吃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很多市民的不二选择。但是,由于散装食品的“身份、生日”模糊,也着实令不少市民感到忧虑。
市场:散装底料“三无”多
近日,记者在尧丰市场的一家经销处看到,散装火锅料被整齐地摆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海鲜类制品如鱼丸、蟹棒、鱼豆腐等,占据了火锅料的半壁江山。见有顾客光临,老板马上热情招呼着:你放心,这些都是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主要为了方便挑选,保证新鲜、实惠……”但是,记者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任何标识。当记者问及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时,商家表示:这些信息在大包装上有标注。”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想要选购散装食品,常常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在另一家经销处记者看到,冷冻柜虽然装有透明的、可推拉的盖子,但是由于买的人多,几乎所有的盖子都被拉开了,虽然使用夹子从柜内选取食品,但有些顾客用夹子取食品后,放到鼻子下闻闻,又扔进冷柜内,不免对散装食品造成了二次污染。
随后,记者走访了位于解放路、体育街的几家大型超市,每个超市都有几个冰柜专门卖散装火锅料。火锅丸子在超市内根据口味进行分隔销售,虽然见不到大的包装袋,但在冰柜边缘上均标有鱼丸、虾丸等价格,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储藏条件等信息。
市民:价格便宜卫生忧
那么,散装火锅料为何有市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挑选更方便、更自由,市民还可以根据口味和爱好来挑选,吃多少买多少,又不会浪费以外,其重要的原因是价格问题。
正在贡院街一家菜市场购买散装火锅料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平时买散装一斤的价格,只能买有包装的三分之一,买散装主要是图它便宜,根据各种口味随意搭配。”记者看到,孙女士购买的鱼丸、肉丸以及豆制品,均是过秤后用白色塑料袋装好的,并无任何的包装和生产日期标签。
同时,不少市民也对散装火锅料的卫生表示担忧。霍女士认为散装火锅食品在出售时,销售人员应注意自己的穿着卫生,起码戴上口罩、手套。因此,每次购买时,她都会自己进行挑选,并表示每次买散装速冻食品时都会买上面的,因为她认为按照自上而下的销售习惯,剩余速冻食品还没卖完,新货又堆在了上面,底下的存货很容易变质。
工商局:看清标签和信息
市工商局尧都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对于散装裸装的食品,要购买正规商场里有生产信息的产品,并注意保留消费凭证;最好选择那种有包装的速冻食品。同时,要选择生产日期最近的;买回家的速冻食品要尽快放进冰箱冷冻室;另外,最关键的是,在煮速冻食品时一定要煮久一点,在确保熟了的情况下,再多煮几分钟,尽可能将细菌杀死。这样吃起来也更放心一些。
(记者 成华 亢亚莉)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