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给孩子的心灵“松松绑”

2014-05-29 21:50: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开栏语: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肩负着社会的期望,被人类赋予一张张无邪的笑脸在阳光中绽放,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在花海里成长。但是,一些成长的烦恼却在悄悄吞噬着孩子的快乐与纯真,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多视角聚焦孩子的成长环境,希望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为孩子打造一个温暖的美丽新世界,让他们尽情释放、健康成长。

各大学校提倡“减负”之时, 孩子们身上的担子反而更重了,“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去培训班的路上”见证了大多孩子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的童年失去了耀眼的光泽,被迫成为家长梦想的延续,压得孩子疲于奔命、难以喘息。

课外赶场

陷入“减负”怪圈

“减负”赋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却让他们过上了更加忙碌的生活。“周二、周四晚上学钢琴,周六上午学习绘画,周六下午练习民族舞,周日上午上学能课,下午学习美式英语……”家住市区兰亭名苑的园园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为了让她将来能胜人一筹,她的父母为她安排了这严密的“成长计划”。

满满当当的培训课程使园园享受娱乐的时间几乎为零,她以偷懒的方式向妈妈提出抗议,但换回的总是训斥。她的妈妈郑女士遗憾地说:我小时候学过电子琴和美术,但是都没坚持下来,长大以后特别后悔,我不能让女儿再吃这样的亏。何况现在很多小学生至少都掌握一两门特长,这会儿辛苦一些,以后能多条路走。”谁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于是很多家长都抱着郑女士的想法,将孩子送入形形色色的各类培训班,每逢周末就过上了“赶场”般的生活,奔波于家长所谓的“未来”与“梦想”之间。

孩子叫苦

家长累得够呛

“技多”虽不“压身”,但是“压心”。五年级小学生博雅面对父母的期望,感到身心俱疲:来找我玩的小朋友都被妈妈堵在家门口,也不让我看动画片,每天就是学习学习。考试要拿满分,钢琴还要冲级。我每天只好放慢写作业的速度,故意拖延时间就可以省去练琴。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在房间,我会把门锁上,偷偷地放录音,然后看一会儿课外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雅的无奈之举令人心酸。正在读学前班的小茹也出现了强烈的厌学举动,一到上学时间就哭,让她的家长备感头疼:孩子累,实际上我们更累。经常要从东城到市中心上学,下了课又往西城走,为了方便她学习,我们家买了汽车、电动车,什么方便什么上阵。”课余之外,经常能看到家长们背着书包,提着各种用品,一手还牵着孩子的手,辗转于各个培训机构。“高负荷”的工作量使家长们疲惫不堪,孩子们也满面愁容。

放手去爱

还孩子美好童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可怜天下父母心”却成了孩子的束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楷分析眼下这种“中国式教育”:“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了很多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而这些只是父母对社会的投射,不应该让孩 子来承担。作为人一生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每个年龄都有自己应该去做、去享受的事情,要让孩子人格健康发展,就要遵循发展规律,否则会害了孩子。”“给儿童减压应该先给父母减压,让父母自己先轻松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就是轻松和谐的,儿童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很好地成长。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对于感兴趣的培训课程可以先试听,如果孩子喜欢再进行学习,如果孩子比较抗拒,还是听从孩子心底的声音。”范楷非常认同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在《当代教育家》中提出的观点: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自由、闲暇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指望他们产生什么思想、智慧、个性?”家长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否过度地给了孩子压力,适时大胆放手,遵从孩子的意愿,还孩子一个精彩而美好的童年。(李静)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