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如何保障“良心药”常在?

2015-09-16 12:20: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缘何“一药难求”?(9月15日《北京晨报》)

    据记者调查,患者需要的是一种叫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的药品,主要用于婴儿痉挛症,但由于价格太低很多医院、药店没有药品可用。一位患者从春节开始就断药了。他的母亲告诉记者,之前帮忙买药的人说已经买不到药,黄牛”同意以8000多元两盒的价格卖给他们,但犹豫之时,却被别的患者家属买走。事实上,一盒ACTH正常只要7.8元。

    那么,这么关键的药怎么就没有呢?调查显示ACTH一盒只卖7.8元,利润只有2%,再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意生产,分销商也不愿意备货。同时,在医院里,受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影响,一些医院会选择进贵的替代药而不是便宜药,有些药品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医院索性不进货。

    事实上,类似于这种ACTH廉价的好药越来越多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媒体曾报道,如“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等,都曾出现紧缺。

    前几天,家人牙疼医院给开了一个处方,其中一种叫“保泰松”的药品就很难买到,几家大型的药店都没有,后来还是在一家不起眼的小药铺里找到了它。药铺老板称,这种药一盒9元钱,以前才3元多,对药店而言根本不挣钱,所以大家就很少进这种药。

    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流通获利本无可厚非,但若要到了因为利润小,销售商、药店、医院就不进货,甚至药厂就不生产的地步,就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了。

    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俗称“良心药”,它不同于别的商品,如果把商业利润放在第一位,那只会让药价越来越虚高,群众的医疗负担也将越来越大,与群众期盼的“良心药”也将大相径庭,造成新一轮的医患矛盾。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除了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之外,建议管理部门放开对药物的价格和分配管制,让企业自主定价,让药品最终将处于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长期短缺。同时,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一些用量相对较少,但价廉的药品实行专项保护机制,促进药品合理流通,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梁新红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