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慈善法制化 爱心才能“恒温”

2016-03-15 11:48: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草案将在全国人大闭幕大会上进行表决。作为中国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慈善法对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案中,有关个人是否可以发起公开募捐、能否在网上筹款自救、善款余额该怎么处理等内容引发关注。近年来,通过网络平台筹集善款的案例越来越多,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士,但其中一些捐款的实际用途也引发了不少质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慈善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捐赠额从2006年不足1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000亿元左右,在弘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强大正能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特殊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不健全、运作不尽规范,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另一方面,现实中存在着大量非正式慈善组织和非正规的慈善行为。显然,这些问题不仅损毁和抹黑了慈善事业的良好声誉,而且挫伤和透支了社会爱心,亟需通过从国家层面制定慈善法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网络平台筹集善款事业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由于网络平台上筹集的钱款用途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由此带来受捐者和捐助者的矛盾也时有发生。近日,在朋友圈晒出一组出国旅游、喝靓汤的照片,将曾经通过网络平台为女儿募集医药费的南海人阿永(化名)一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尚未走出爱女离世悲痛的这家人而言,网友的质疑到底是误解,还是善款真的没有用到实处?这暴露了网络平台募捐现存在的短板。

  笔者认为,对于网络与慈善的结合应该进行综合考量,相关法律制度设计更应该立足于长远。无论是慈善信息传播还是慈善信息公开,其核心主旨在于确保信息真实全面,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一部慈善法恐怕还不够,人们应该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慈善法的问世,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展望慈善与网络的未来。

  李媛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