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七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坚定不移、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抓实。
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抓实,关键要做到三点: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
抓好项目建设,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当前,我市初步确定2017年市级重点监测项目601项,总投资3547亿元。我们要围绕既定任务,精心组织,迅速行动,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要在“项目冬储”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项目储备库的动态调整和充实,动态保持在1.5万亿元左右,力争排名全省前列。要牢牢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最大限度的向上争项目、争政策,争取国省资金支持。要不断强化重点工程调度机制,完善双包双联、用地专供、联动建设等有效措施,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特别是要继续抓好项目开工,围绕项目开工倒逼前期,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要围绕重点项目,全力抓协调、抓推进,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对工作不力、项目推进迟缓、成效不明显的项目承办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要继续推进招商引资2.0模式,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要发挥临汾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内商外商一起招,内外一致,互促共进。总之,我们必须以雷厉风行的状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地抓项目建设,一天也不能耽搁,一刻也不应放松。
抓好项目建设,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意识。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在全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需要办理、解决诸多关联事宜,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积极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切实把责任担负起来,扑下身子,亲力亲为。当前,我市有的领导干部,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能力。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更有甚者,自己不负责任,还对敢于担责的干部风言风语、说三道四。不敢负责,说到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
上面怎么看,下面怎么干。要想激发干部的责任感,也需要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不能让“太平官”混事官”无压力,更不能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吃了亏。对此,组织上应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以德能勤绩的标准,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意和群众口碑。
抓好项目建设,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抓落实必定会 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如果都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遇到矛盾绕着走,工作肯定干不好。我们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要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思想集中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在全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要逐级分解细化任务,确保每个项目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对照目标任务,把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分解落实到每一周、每一天。把责任细化到每名干部,一级一级抓好落实,一层一层传导压力,确保目标任务在执行中步步到位,如期完成。
抓项目就是抓未来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时增投资、上项目,是实现逆势上扬、做大做强的现实之举。全市上下一定要鼓足“精气神”,团结一致,凝聚正能量,更加满怀信心、更加昂扬向上、更加奋发有为地投入到推进项目建设的实践中去,为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