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最基本的单位,班主任工作是真正的“权小责任重”。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这是每个班主任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课题。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要做好班级管理,必须注重树立三种意识。
首先要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意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整个班级结构中具有主导地位,因此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意识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往往是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关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很多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权威、敏感脆弱等心理特征,在学校班级管理中都应当给予关注,有可能给班主任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越早在学生中树立权威意识,使学生越早认识到班主任的特殊性,内心越容易形成一种自觉,班主任的工作就越容易开展。
第二要注重班级的向心意识。班级的向心力就是指一个班级集体对本班级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学风好、班风好的班集体中,就有一种光荣感、愉快感和责任感,心向集体,乐于为集体多做贡献。这样的班级集体,学生的向心力是强的,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愉快的。因此具有向心力的班级,会有力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班级的向心力。心理学家马斯诺认为,人在安全需要之后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关心爱护。学生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才会希望在班级中获得这种归属感。如果学生形成了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将自己的言行和班级联系在一起,就不会做事只想到自己,就会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会影响同学,是否会给集体抹黑,就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爱护集体荣誉,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班级管理必须把学生摆在首要位置,班主任的工作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放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工作抓得好,班级就有凝聚力,学风就扎实,学生更好管理,成绩就提高快,就会回过头来促进班主任管理的效率。好的班级管理会形成一个闭环式的良性运行模式,从而为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教学的全面提高。(郭艳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