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引发的争议愈演愈烈,争议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王者荣耀》的用户中很大一部分是学生群体,而其中小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沉迷尤为严重。杭州一位中学老师发布文章,沉痛地表示,以前“黑网吧”是迫害孩子的“凶手”,而现在一些智能手机游戏正成为新时代的“黑网吧”。一时间,众多家长在网上发表评论,控诉”网络手游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危害。有关新闻显示,一些未成年人不仅因沉湎于网游而挥霍父母钱财,更可能难以自拔,以致误入歧途,引发暴力倾向,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随着暑假的来临,不少家长会担心孩子成为网游控,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的累计注册用户已超两亿,日活跃用户8000余万,今年一季度营收多达60亿元,从而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游戏。去年我国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已远超客户端游戏市场。然而,有关部门的监管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虽然早在2010年8月1日,我国就颁布实施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游戏用户需使用身份证进行实名注册。然而,智能手机游戏作为新时代的“黑网吧”,使得实名认证的监管条款似乎使不出力。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采取随机抽取方式提供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不得要求用户以直接投入法定货币或者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方式参与,但一些手游企业依然打擦边球。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贪玩心重,极易迷恋于网络游戏。该怎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游呢?在外界压力下,腾讯游戏7月2日宣布,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以此帮助家长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非理性消费,并称其为“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然而,就在规定执行的第一天,就有游戏论坛发布了破解方法,还有部分网站公开销售认证过的“成年人”账号,并且在未实名认证的情况下游戏仍可正常运行。由此看来,再严格的防沉迷措施也不过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技术手段有其局限性。要遏制手游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不仅需要游戏开发企业的自我管理,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拿出更全面、更严厉的监管措施。监管部门应该以《王者荣耀》为突破口,立即承担起对网络游戏市场的监管责任,迅速拿出有效措施阻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游,遏制智能手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遏制手游危害,需要的是多方联手,从游戏的生产开发到监管部门,从学校到家长,都要共同努力。同时,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必须尽到分内职责,自我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否给了孩子充满爱的环境,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只顾低头玩手机,对子女要多些关注,而非放纵不管,甚至任由其沉迷于网游之中。否则,即便禁止了这款“荣耀”,寂寞的孩子们也会沉迷于其他的“荣耀”。(白洁)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