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诠释

2017-07-19 10:52: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探寻传统文化对当下世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荡涤洗礼和观念重塑之道。

  时至今日,还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在追寻探究构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与基石。

  “阅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浩若烟海汗牛充栋,曾国藩却唯独钟情于“孝”。换言之,单凭一个“孝”字,就足以另辟蹊径,掌控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门之密钥。

  一个“孝”字,大有乾坤。今天,笔者就围绕“孝”字抛砖引玉,浅析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之处。

  古老的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结晶、古圣先贤的智慧符号。孝字最为明显,它把老和子融为一体。老和子真正能成为一体,才是孝的真谛。成为一体,就能感受其所思所想、体察其所作所为,是身体的一致更是心心相印。

  另一层意思则是,老子在上面提携儿子,助其走上成长之路;儿子把老人顶在上面,既是崇敬又是依靠。双方的责任也都十分明了。孝的前提是理解了解,这样才能在尽孝时以苦为乐、心甘情愿……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圣先贤儒家大师孔丘就对门下众弟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乎孝道的“专题辅导”。他将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一一阐述地透彻明晰陈示弟子。而这些文字,后经整理汇辑形成了著名的《孝经》,一直流传至今,耀熠千年。

  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所有善行之中的第一位。孝是传统文化的根本,一个“孝”字,就能对个体的行为活动产生十分微妙神奇的“化学效应”,进而助推其事业顺利、生活和谐。

  五伦关系有了孝,就能激活所有善良,能使上下左右的人群关系融洽和谐;八德关系有了孝,就能使人高尚纯洁、摆脱低级趣味;四维之中有了孝,就能让人成为谦谦君子,而不再与小人为伍。敦伦尽分中有了孝,就能站稳脚跟,扮演好人生的每一个角色。

  孝能感动地和天,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门一旦打开,所有的善行也就来了。一说到孝,很自然地我们就想到了顺,孝之体现就在于顺,顺着老人即是孝,同时真正做到了孝,那么人生也就顺了。这其中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异常耐人寻味。

  对于孝顺之意,古圣先贤儒家大师孔子还有更深刻的论述。他没有停留在一味地顺,而是将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孔子看来,孝不仅要有敬,而且要有智慧。也就是说要有理智,孝之顺,最主要的标准是义与不义。不义则不但不顺,还要力谏。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