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事项确立企业主体地位
——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评论之二
本网评论员
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是全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关键事项,真正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自主的投资活动。
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就要改变政企“错位”关系。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从管理者的姿态真正转变为“服务员”的角色,不是等着企业上门来“搞好关系”,而是主动上门为企业解决难题;不是听到企业尖锐意见就觉得面子“挂不住”,而是要千方百计了解企业发展最真实的想法。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相关领导,都不能以为自己的智慧比企业高、力量比市场强,而是要把真正的智慧和力量,用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企业不仅放胆说话而且放心创业、放手创新,这才是政府部门的“分内事”。
确立企业主体地位,行政审批这个“关键”要突破。企业就好比国民经济的“细胞”,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决定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且决定着我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当前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是我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企业将依据市场状况、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实施自主的投资活动,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从而带动全社会投资效益和质量提高。
7月14日,我市召开了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试点落地工作现场会。会议强调,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是对审批制度的一次“破冰”革命,是时代使命、是发展所需、是企业所盼。各级各部门要把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作为改革攻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主动向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对标看齐,积极借鉴复制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各类新区等成功做法,善于从思想、理念上提升,从体制、制度上创新,从监管、服务上突破,推动这项重大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把企业投资发展的活力激发出来。
确立企业主体地位,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减少政府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度干预,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具体到我市,就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切断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微观事务这只“手”,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努力消除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羁绊”,破除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的障碍,以制度创新引领和推动全面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通过“放管服效”改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发展。
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无审批管理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审批制度的一场革命。其基本遵循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其核心内容,一是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二是明确项目准入条件和标准。三是企业承诺后即可开工建设。四是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五是加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六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在落实这些举措过程中,要坚持标本兼治,不仅要抓紧解决营商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还要注重从制度层面查找原因,加强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使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成为改革与法治良性互动的过程。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持续的改革中才能得以解决。只要掌握持续改革的“法宝”,真正让企业以市场主体的角色,更加自主地在市场舞台上一展身手,做强做优,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市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