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天,我刚开始搞教育新闻报道的时候,就认识了小贾老师。那时的她已经从师范学校毕业3年,青涩、不自信,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师职业没有兴趣,只是在一所私立学校混日子。看到她这样,我很是担心,劝她如果实在对教师工作提不起劲,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找到以后努力的方向。
没想到,就在前段时间,我在一所公立学校遇到了小贾老师,她已经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说起教学工作头头是道,说起自己的学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我很诧异她的转变,她说,有两年特别苦恼,看着有的孩子野气重、不服管,班里的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心里常常想逃。本想放弃教学工作,但在一位老教师语重心长的教导下,她决心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和方法,看能否找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变,让她发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她意识到,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只是死搬教参,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门教学绝招,是“哄”不住孩子们的。于是,她又报考了教育学专业,还自修了心理咨询师,四年间,共学习了三十多门课程。沉潜在读书的境界里,她一字一字地咀嚼,一句一句地圈画,日日与书相亲,与文字耳鬓厮磨,她的思路打开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了起来。除此以外,她还经常观摩其他老师上课,认真总结其课堂教学的优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时间长了,养成了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的改变也在一天天持续,面对学生,气场也一天天强大起来。课堂上,少了照本宣科,多了旁征博引;布置作业,不再只是抄写默背,也会常常增加一些创意游戏——猜字谜、改编典故,甚至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文化研究小课题。她的语文课越来越有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了,考试成绩自然也提高了,师与生,也两看两相悦了。
听了她的讲述,我也很有感触。改变,从心开始,心态对了,思路就对了,思路对了,就会主动学习、成长,找到正确的方法,干出一片新天地。小贾老师的故事,对我们的成长都有借鉴意义。(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