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朋友李女士的女儿拗着不想上学,问其原因,原来是李女士两口子工作都很忙,把女儿送进了辅导站,可女儿最近死活不肯去,说是想跑校,想让父母陪在身边,弄得李女士十分为难。
在笔者的建议下,李女士和女儿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谈话。这一谈不要紧,李女士彻底做出了决定,不再让女儿住辅导站,自己放下手头的工作,陪伴在孩子身边。据孩子介绍,在这个辅导站吃住她很不开心,吃的是不新鲜的饭菜,住的宿舍很拥挤,还经常加人、换人。最难受的是,在这里住的许多同学都有坏毛病,没完没了地玩手机、晚上不按时睡觉、结伴上网、早恋、宿舍喧哗等,使孩子的休息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据了解,每个新学年开始后,家长都面临着孩子就近上学的难题,于是,那些分散在学校周边小区里的辅导站、托管班就应运而生。有记者对市区一些学校周边的辅导站、托管班进行了调查,发现这里的老师招聘并不严格,甚至没有经验就可以直接上岗,辅导功课并不专业;托管地方小、人员多,存在安全隐患。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不提,由于辅导站、托管班的学生多数处于家长“失陪”状态,因此性格放任,养成了不少坏习惯。难怪有的家长这样感叹,自己的孩子本来很好,没想到住了一个学期的辅导站后,不但学习没有进步,还沾染上不少毛病,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
按理说,辅导站、托管班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兴起的服务项目,不仅以市场手段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工作岗位,解决了相应的就业需求。但是,由于目前尚无法律明确规定其监管单位,因而得不到有效的规范和管理。这些校外辅导站、托管班在各部门的眼皮底下“脱管”,有的托管机构个体缺乏自律的因素,更成为教育附属产业中的管理盲区。从这个角度讲,托管服务机构呼唤有一个“娘家”,期待着明确的监管主体和明晰的监管标准。因此,无论是家长的现实需求,还是市场的规范化运行,都亟待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别再让校外托管机构脱离于监管之外。同时,辅导站、托管班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创设良好环境,聘用有资质、有爱心的教师,让孩子们得到真正的托管,让家长放心。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