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一篇题为《5岁娃报7个兴趣班——谁在催生家长的“起跑线焦虑”》的报道引人关注。文章中,一位母亲给年仅5岁的儿子报了数学、书法、美术等7个兴趣班,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认知。
如今,给孩子报兴趣班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某某的儿子4岁都会说好多英文单词了”某某的孩子才3岁认字比咱孩子还多”……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下,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四处“报班”,希望孩子能尽早“起跑”。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填鸭”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早早给低龄孩子报上大量的兴趣班,让他们当上“上班族”,容易使孩子过早“负重”,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
况且,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了自己并不爱学的,那这种学习其实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往往会学得又快又好。
兴趣班可以有,但宜精不宜多。学习内容太多,今后孩子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家长不如只选择一两项孩子喜欢的内容,等孩子真正学会了、精通了、结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表现得非常优秀、很有潜力,再多花时间重点培养。如此,既避免了孩子早早“累倒”在起跑线上,又省得每天赶场送孩子,更遵循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何乐而不为。(一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