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把“课后服务”好事办好

2019-12-11 09:17: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市教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要求,我市将从2020年1月1日启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在读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家长的“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难题。

  作为我市推出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课后服务”无疑让家长充满期待。然而,如何做实做细课后服务工作,真正构建好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生态,还需处理好一些关系、把握好一些分寸,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

  学校为主。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不仅能够发挥教育服务能力,保障课后服务质量,而且学生安全,家长放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规划,整合优质资源,更有利于规范课后服务管理。

  家长自愿。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公益性的、普惠性的,但也是有偿的、有选择性的。对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要事先征求家长意见,告知学校课后服务有关事宜,让学生家长来选择。学校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须服务群体。

  规范服务。开展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安排作业辅导、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课后服务是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学习负担,更不应给学生带来过多心理压力。

  多予少取。课后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为此,政府财政应“多予”,学校对学生应“少取”;中小学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应“多予”,莫让课后服务成“负担”。

  强化监管。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尤其不能不征求家长意见,开展课后服务“一刀切”,防止民生工程积“民怨”。

  总之,好的政策见效,既要让政策落地“开花”,更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政策带来的 “结果”。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