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关工委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2-08-23 09:2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加强领导,健全关工委组织
加强组织建设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关键。镇党委把关工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关工委的组织建设上做到了“三落实”,建立了镇、村和自然村三级关工组织,调整充实了领导成员,坚持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并抽调政治水平高、思想进步的老同志参与,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参与关心下一代这一伟大的事业。我们倡导老同志们积极参与学健身比健康、学知识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成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良师益友。我们定期参加镇关工委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真正做到组织上有领导、工作上有计划、管理上有制度,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午城镇是红色名镇,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午城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午城战斗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隰县晋西革命纪念馆是继我省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后的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把午城战斗遗址和隰县晋西革命纪念馆定为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我们在全镇青少年中继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的“八荣八耻”教育,坚持从青少年思想实际出发,制作了卡片、悬挂条幅、张贴宣传栏,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学校、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富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帮助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关爱留守儿童,为弱势和特殊少年尽心竭力办实事、做好事、送温暖
一是做好留守孩子的关爱工作。午城小学首先开展了这项工作,聘请了67名爱心家长,这些家长来自于在职和离退休教师、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社会人士,为孩子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真正做到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乏关爱”。二是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去年年底在镇政府召开的“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工作会上,与会全体人员为贫困学生捐款1740元,使濒临辍学的3名贫困儿童复学。另外,我们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和兴大助学金圆了一个贫困生的大学梦和3个贫困生的高中梦。三是组建关爱团,积极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关工委组建了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团”深入各村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对全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重点对上网失足青年排查、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老少共建”“大手牵小手”“一帮一”等形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帮教工作。
四、让科技跃进“农门”,帮青年农民致富
开展新农民培训工程。全年9次培训900多人,转移就业320人。同时,采取走出去培训,先后组织村组干部60余人到洪洞县西梁村和曲沃县磨盘岭参观学习林下经济和新型农业。
关工委配合农技站、林业站、扶贫办及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对全镇50户科技示范户,近500名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协会会员进行重点科技培训与帮扶。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培养了一批卷起裤脚就下田,挽起衣袖上讲台,坐在家中能搞活流通的“田秀才”“土专家”,使广大青年农民“学有典型、做有模式、富有门路”。
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重点做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利用“五老”自身优势,宣传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好形势,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宣传党委、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消除返乡青年农民工思想疑虑,安心在家乡就业创业。与此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并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组织返乡青年农民工积极参加家乡企业用工招聘会;牵线搭桥,帮助找市场、上项目,力所能及为他们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全镇有近百名返乡青年农民工走上留乡就业创业之路。通过大力宣传回乡创业先进典型,鼓励更多青年农民由劳动者变为创业者,带动更多人就业,使打工青年做到“返乡不失业,就业创业促增收”。
在关心下一代的同时,我们也时刻不忘关心从事这一工作的“五老”,和他们多沟通、多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情况,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这些老同志们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做出更大的贡献。任志明(作者系隰县午城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