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酸奶果冻”到“毒胶囊”,从“问题蜜饯”到“人造猪耳朵”,从“白酒塑化剂”到“致癌酱油”……过去的2012年,食品行业依旧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行业。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总是刺痛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真让老百姓担心起头顶这片“天”。那么,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执法部门又是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呢?近日,记者走进了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质监部门:突出重点 守牢安全底线
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质监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在复杂的安全形势下,全市质监部门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全年食品安全质量稳中有升。
着力于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覆盖网络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和生产加工环节中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2012年,在学习晋中食品安全责任监督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原则,质监部门在全市推行实施了网格化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责任监督落实体系。同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深入企业加强督查督导,2012年,先后3次分组对全市所有县(市、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督导,检查食品生产企业76家,并对存在问题的2个县(市、区)局下发了整改建议函。按照国家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导意见》,市质监部门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法人约谈、质量安全承诺等基本措施的基础上,实行了对食品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所有企业建立并完善了14项制度、25项记录,督促企业“把好两头、管好过程”,加强从原辅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控制、添加剂使用到成品出厂检验的全过程管理,推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按照“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理”的工作思路,质监执法人员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自觉应用到监管工作中,全面加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和研判,突出对小麦粉、腐竹、粉条、肉制品等重点产品监管,特别是先后5次对高危酒类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和隐患排查,并根据调研结果,在全市启动了为期一年的酒类产品专项整治,截至目前,检查酒类生产企业23家次,下达《整改意见函》4份,消除安全隐患38处。与此同时,经过调查走访,进一步摸清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数量和生产经营状况,目前,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428家,主要以经营粮食加工品、糕点等为主,为下一步对小作坊实施有效监管积累了基础数据。2012年,全市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4656人次,检查食品1033家次,立案查处130起。
食药部门:落实责任 严格规范监管
2012年,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努力下,我市餐饮业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出台了监督检查、原料产品溯源、抽样检验、重大活动保障、监督信息公示和责任人约谈、质量管理授权及食物中毒报告、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移交等制度,使得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成为2012年餐饮业的主旋律。
建章立制,全面落实监督责任。2012年年初,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及时制订下发了《临汾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监督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内容要求清楚。同时,重点对落实责任监督的有效措施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要求必须做到“横向抓覆盖,纵向抓责任;细化检查项目,统一检查标准;检查有痕迹,处理有依据”。制定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局直管餐饮服务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见》,形成全面覆盖、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层层负责的局面,并及时对全市责任监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正在积极落实,市局直管单位网格划分和责任分解已经到位,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示栏和公示牌也已发放悬挂到位。
细化任务,逐级推广量化分级管理。首先,制订印发《临汾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做到坚持一个标准,避免随意性,评定等级客观、公正。其次,统一设计制作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栏和量化动静态等级公示牌,并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推广。针对全市小餐饮的特点:夫妻店居多,维持生计为主,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设施简陋、贴近公众备受社会关注、“监管难、办证难和提高难”等问题。从“卫生、干净、安全”三方面入手,制订了整治方案,从软件到硬件,前厅到后厨,制度到管理,在索证索票、墙面地面、生熟分开、餐具消毒等方面设定了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标准;从硬件设施、制度上墙、证照公示、资质票据管理等方面抓经营规范;采取分批整治、典型引路、教育培训等举措,来改善我市小餐饮经营环境、规范小餐饮管理模式、提升小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小餐饮整规一年来,我市曲沃、襄汾、洪洞等县(市、区)都探索出了适合辖区餐饮监管实际的一套方法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在示范创建工作中,注重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的发挥,要求示范创建要从餐饮服务全领域各业态中展开,要以“有貌可观、有点可挖、有经可学、典型过硬”为标准,通过示范创建全面提升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整体保障水平,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样板引路的作用。
突出重点,大力开展百日隐患排查。制订下发《百日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突出重点,确保安全,重点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以及集体就餐单位等高风险领域,以肉及肉制品、凉菜、腌制食品、食用油、餐用具、水产品等高风险品种,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原辅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对生产加工中可能出现的违法添加和违法使用禁限用物质行为的进行重点排查。跟踪督查,提升质量。市局成立专项整治督查组,深入各县(市、区)、基层单位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证专项整治效果。
2012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监督检查大型餐饮单位415家次,中型餐馆276家次,小型餐馆(含小吃店)968家次,学校食堂226家次;其中量化分级大型餐饮单位87家次、学校食堂83家次,责令停业3家;立案44起,结案44起,有效保障了百姓餐桌上的安全。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