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岁末,细细梳理盘点一番2012年不难发现,借全市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年”之东风,平阳大地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地上无不呈现一派紧张忙碌的热闹景象,工程进展又好又快,项目落实日新月异。2012年,我市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项目工作,用项目的大建设推动社会的大发展,全市项目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12年,我市累计签约项目167个3120亿元,超省定任务138%;累计落地项目1291个2225亿元,超省定任务95.21%,预计落地金额排全省第三名;省、市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46亿元,同比增长62%,超省定任务38.2%,均居全省前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组织动员、安排部署。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各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市项目落地年活动领导组,专门负责项目落地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召开规格高、规模大的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誓师动员大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参加,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现场表态,进一步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激发了干劲热情,在全市掀起了项目落地建设的新高潮。
我市围绕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工作,三管齐下,创优环境,优化服务。全力打造硬环境。大力推进“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园区两大区域板块建设和甘亭工业园区、赵城煤焦化工业园区、侯马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40个产业园区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改善区域环境条件,提高承载吸引能力。积极创造软环境。为切实解决项目审批难、审批慢问题,我市按照“专窗受理、联席会议、联合审批、承诺办理、限时结办、超时问责、全程跟踪、全程监察”的要求,在政务大厅设立了集咨询、受理、审批和监督四项功能为一体的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将重点办、发改、经信、住建、国土、环保等15个部门专厅集中办公,审批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以上,创造了良好的项目审批环境。努力营造工作环境。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落地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监察,项目进展到哪里,监督监察就跟进到哪里,严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履职情况,严查阻碍项目落地建设的人和事,坚决纠正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整肃了风气、扭转了作风,确保了项目落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面对制约项目落地建设的用地、资金两大难题,我市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积极争取保障项目用地指标。针对侯马陆港园区物流用地,多次上北京向国土资源部领导汇报,争取到了1000亩特批用地指标,现已开始供地。紧紧抓住我省成为综改试验区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优惠政策,实施土地复垦整合。2012年以来,除省里下达的5775亩用地指标外,还拿回60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矿业存量用地周转指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项目建设用地压力。通过统筹协调,分步实施,逐步供地,基本解决了市级重点工程的当前建设用地。
千方百计保障项目建设资金。2012年以来,我市通过国开行、农发行、省信托公司、江西信托公司等金融部门融资80多亿元,确保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临汾机场、陆港园区、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奥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创新机制,调动金融部门支持,实行市级财政性存量资金银行竞储办法,解决资金114亿元,确保了市区道路、桥梁、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目前临汾市级确定的重大工程、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的当前建设资金基本得到保障。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