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段小婷)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从项目建设到深化改革,襄汾县紧紧抓住转型综改这一难得机遇,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进行着探索创新。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襄汾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基地转型,由传统焦铁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向宜居宜业新区转型,由文化文物资源大县向根祖文化之乡转型”的转型综改总体思路。
项目建设是“转型综改”的核心,该县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连续三年每年确定“七个十”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动态调整,狠抓符合转型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项目建设。2013年,全县重点实施了百公里汾河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襄汾段工程、滨河东路南北延贯通工程、新兴重工绿色铸造园区一期30万吨高端铸件等10个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了实施好这些项目,襄汾县围绕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各个环节,认真落实“六位一体”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凭风借力好行船。截至7月底,全县项目储备总投资1159.34亿元,项目签约投资额178.5亿元,项目落地金额80.11亿元,项目开工完成投资147.65亿元,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5.99亿元,项目投产完成投资54.05亿元。“六位一体”综合排名全市第三。
改革是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根本,关系到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成败。襄汾县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等不靠,勇于突破,把自己能做的事先做起来,在事权范围内把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2013年,该县确定并实施了“五规合一”、用地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三项重大改革。
“五规合一”推进立体全面发展。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为载体,在全市率先开展“五规合一”试点工作,将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进行有效整合,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性、专业性规划,力争实现“规划全覆盖,城乡一张图”,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积极探索建立编制协调机制,打破以往各个规划各自为政、难以融合的窘境,使城市规划系统之间和各规划层级之间相互融合协调、实现立体式全面发展。
“盘活土地”提供科学发展保障。土地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根本载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供给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全市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和全省首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县,襄汾县大胆探索,三步盘活土地“一盘棋”。用足、用活国家各项土地政策,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道路;因地制宜、全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了用地矛盾,有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寸土必用,将工矿废弃地和闲置土地重新调整利用的思路,围绕工矿废弃地的重新调整开发利用。2013年,该县确定实施襄陵、新城等十乡(镇)22村两个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总规模1135.35亩,可复垦耕地1005.45亩,工矿废弃地复垦变废为宝的热潮蔚然掀起。
医改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医改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2013年省定县级试点县,襄汾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明确责任目标,协同配合,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补偿、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人员竞聘定岗工作,核定了县级医院的收支,明确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渠道,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同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