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脸谱雕塑
喜看旧貌焕新颜
让咱老妈开开眼
老两口逛新路
老戏迷夸脸谱
大桥英姿
“滴,滴滴。”伴随着欢快的车鸣声,一辆黑色轿车沿着清晰、整齐的地面标线驶入大桥,下坡、加速、过桥涵、上坡,轮胎与沥青路面摩擦发出的“刷刷”声渐行渐远……这一刻,被定格在10月31日清晨8时31分。这也是市区五一东路脸谱大桥正式开通之际,驶过的第一辆车。
深秋的清晨,零星的细雨浇不灭广大群众满怀的热情,薄薄的晨雾挡不住众多百姓满心的期盼。曾经的建设者来了,他们为了大桥的建设付出过汗水与努力;曾经的原住民来了,他们为了大桥的建设离开故地、迁往他处;周边的群众来了,他们将为此改变生活的轨迹,从此享受更加便捷的交通和美好的生活。所有汇集此处的人们都怀有共同的心愿——亲眼见证脸谱大桥开通,亲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从近在咫尺而不达
到夙愿实现迎坦途]
“别看这短短的几百米,以前就像隔着一条没有摆渡的河。”周家庄村民郑大妈说。这个不同以往的清晨,她已经连着从桥上往返了两个来回,这儿看看、那儿瞅瞅,总觉得看不够。此时,她身子倚的地方,正是那铜铸的四个字“脸谱大桥”。
顺着郑大妈手指的地方,能够看到她家的位置:大桥东侧向南一拐即是,离大桥入口不足百米。回顾之前,她说:“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就是根本问题,咱周家庄人最有切肤之痛,也最有体会。我儿子、儿媳都在贡院街工作,以前他们只能从南外环过桥,从平阳南街到贡院街,起码多绕了好几公里。夏天晒、冬天冷,路上耗得时间又长。我家到五一路这么近,那边的人锻炼放歌、结婚放炮,我们听得清清楚楚,可隔着一个铁路,就是过不去。”
如今,穿越铁道线的大桥正式开通。郑大妈饱含喜悦:“现在的距离是之前的五分之一。孩子以后上下班每天少跑10公里,来回能省1个小时的时间。”
“终于开通了,没有人能理解我们桥东侧的居民有多迫切。”一名村民说:“以前想去趟百汇市场逛一个小时,来回先得多绕一个小时。这回路修通了,过去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另一名村民指着道路上往来的出租车说:“看这车来车往的,以前在我们村,等一个月看能打上一个出租车吗。这路通了,也算是我们村一个新的开始。”
“好。真好。”一位带着花镜的老人推着自行车走过来,大声的叫好声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他是李堡村村民,在他眼中,以前“进城难的难”,现在则是“发展太快,想都不敢想。”
这一刻的脸谱大桥,处处散发着欢乐,处处洋溢着兴奋。精致的脸谱雕塑前,三三两两的居民在交谈,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平坦的路面上,有人骑着自行车跑了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两侧的人行道上,往来的人们络绎不绝,脚步轻快有力……一张张脸上写满了笑容,一双双眼神传递着热情。
从此,市区又打通了一条主干道,极大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从此,便捷的交通将融入附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强力攀升;从此,城东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将进入全新时期,飞跃式的发展指日可待。
尧都区纪委书记、该项目包联负责人李建国介绍说:“五一东路的改造工程,其道路建设红线宽度60米,标准为城市2级主干道。这项工程的亮点除了造型独特的脸谱大桥外,其景观绿化方面也很有特色,两侧各建30米宽景观绿化带,以微地形为主线,采用本土植物和外地植物相搭配,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园路、景墙、广场布局合理,亭、廊、石巧妙点缀,疏密有致、错落有序,节奏感强,文化内涵丰富。”
创建筑领域新景观
展戏曲源头古文化
“造型精美、形态各异,极富文化内涵。”一位市民指着桥涵上的五张“生旦净末丑”脸谱说道。他说:“我是一名戏曲爱好者,也是一名脸谱收藏爱好者,今天特地赶来品读每一幅戏曲脸谱。”不论是大桥四周设立,高达7.2米的巨型脸谱雕塑,还是花岗岩栏杆上的小幅脸谱浮雕,亦或是隔离带上的多面脸谱雕塑,都让他流连忘返、目不暇接。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从戏曲文化角度来说,每一张脸谱都有其背景和出处,大桥有3500多幅脸谱作品,我非常担心建筑人员生编滥造,随意捏造。实地看了看,我发现所有的脸谱能够充分结合戏曲文化,也能够充分展示脸谱的独特魅力,非常高兴。”
“整个大桥就是一件巨型艺术品。创意独特、设计到位。”正在将大桥的雕塑一一收进相机的我市青年雕塑家刘波说。在他专业的视野中,脸谱大桥“美轮美奂,雕工精湛,能将文化融入路桥建设从而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放眼全国也是了不起的。”
一群骑行爱好者专程来到脸谱大桥,停下转动的车轮,纷纷合影留念;一名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一处栏杆雕塑前,转头向她年轻的父亲询问着什么;两名青年男子从大桥西侧走到东侧,一路上不停地互相拍照;一位长者驻足在巨型脸谱雕塑前,久久不愿离去……
戏曲文化是临汾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脸谱大桥是我国首座展示戏曲文化的桥梁。据了解,脸谱大桥是市区东西部连接的框架性主干道,全场686米,双向6车道,该工程主要包括桥涵、排水、引导、绿化、路灯及管网,桥涵工程分别穿越南同蒲铁路及临钢专线、027油库专线,主体结构为下穿越式框架结构,能同时满足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通行及市政管道穿越。在大桥的四周分设4座高7.2米,长、宽各3.3米的巨型脸谱雕塑,花池边和小挡墙上分别雕刻887个和2452个小型花岗岩栏杆;在桥的两侧护栏上各设有3米高和6米高的巨型脸谱雕塑;两桥之间的隔离带上设有24座中型脸谱雕塑,同时在各个雕塑的周围设置了灯光效果。
“夜晚的脸谱大桥更加漂亮,各种颜色交相辉映、色彩纷呈,甚至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一位附近的居民说。
据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桥的照明工程是主要配套设施,有40套双面路灯,1200多盏LED灯光装饰,12套投光灯和600多套洗墙灯照射,在四座大型雕塑周围还有48套地埋灯、16套钠灯投光灯。
夜晚的脸谱大桥庄重优美、璀璨夺目。
历几多波折几多盼
得今朝梦成今朝欢
在五一东路开通仪式现场,除了兴奋的百姓、群众,还有一群来自乡贤街、贾得乡、段店乡的机关干部,他们的心情与在场的所有人一样,充满欣喜和感动。这条路的修建,也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这条路、这座桥来之不易,经历了颇多坎坷和曲折!
五一东路拓宽改造项目是市、区重点工程,是尧都区新东城“六横四纵”交通框架的一条主干道。全长3388.69米,跨域乡贤街办事处、贾得乡、段店乡“一办两乡”5个村庄(社区),需拆迁435户居民房屋、30个企事业单位,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征收土地560亩。其中脸谱桥,是市区第五座铁路立交桥,也是继锣鼓大桥之后,另一座把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2010年3月16日,横穿铁路的脸谱大桥在百姓的期盼中破土动工,起初工程进展顺利,桥西侧的路面、雕塑、绿化、管网、排水、亮化等各项工程按工期如期进行。然而,随着工程的深入,桥东侧的拆迁难题拦住了去路,2011年11月10日,脸谱大桥被迫停工。这一搁,就是两年。五一路依然是断头路!
2013年夏季,根据尧都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五一东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开工,为破解繁重的拆迁、征地等难题,包联负责人李建国多次深入工地一线现场办公,召集相关负责人协商办法、克难攻坚。在相关部门、施工单位和乡贤街、贾得乡、段店乡的通力协作下,拆迁和施工建设如期进行,一条平坦大道的雏形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3年11月,桥西一侧早已完工,桥东道路建设也如火如荼,但桥东侧13家拆迁户的难题依然如鲠在喉。这给乡贤街新上任的党委书记王育红、办事处主任张海茹来了一个下马威,为了桥、路的早日衔接贯通,他们坚持吃在工地、住在单位,不管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投入到拆迁一线,与拆迁户零距离接触、心与心沟通,拆迁户的疑虑终被化解,阻挠脸谱桥建设进程两年之久的“拦路虎”被他们两个月拿下!面对如梭的车流,面对百姓的笑脸,建设者和相关负责人满心欣慰:五一东路与脸谱桥的衔接贯通,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东城品位,缓解了交通压力,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