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百里汾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为核心,努力建设生态空间合理、升级城市品位、提供生态之基、打造优质环境的“宜居城市”,并于2012年4月率先启动实施了纵贯临汾南北的百里汾河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汾河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是“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是全省第一批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该工程北起霍州、南至侯马,总长116.28公里的汾河河道及沿岸进行河道治理、生态绿化等,总投资43亿元。工程建设包括河道清淤、稳固河槽、两岸堤防、生态绿化等6项内容。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工,共完成投资43.4亿元,完成总投资的100%,完成河道疏浚158.3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263.8公里,完成工程量:土石方8675.4万立方米,绿化和防护林2990.7万平方米。
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我市从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监督等方面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进行,为工程顺利推进、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完善机制,强化指导。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汾河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及道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统筹协调工程建设,各县(市)成立工程项目部,具体负责辖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招投标等。有关县区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负责辖区内工程建设。市县两级指挥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在办公常态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上下工夫,不断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办公效率,确保办公制度化运行;制定了技术会商制度,对工程设计、技术方案等进行专家评审,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实行技术会商,加强工程建设指导,确保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科学化进行。市县两级指挥部沟通顺畅,衔接有力,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落实资金,统筹推进。针对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开行贷款的实际,对照贷款要求和程序,明确了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同市投资集团及各县指挥部进行沟通,明确贷款手续时间节点和资金拨付程序,完善了项目资金支付流程;今年6月29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一期项目58亿贷款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了高潮。在落实资金的同时,市治汾指挥部加强同有关各县、各部门的对接,及时解决征地拆迁、青苗补偿、占地赔付等问题,各县指挥部安排专人统计上报工程进度和其他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市县两级指挥部及时掌握工程建设信息,做好统筹管理,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此外,市治汾办对照国开行贷款相关要求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合法,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阳光化运作。
项目组织,科学规划。市治汾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科学布局,统筹推进”的原则,结合实际,完善规划,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三类标准进行科学布局。一是对汾河穿城而过的霍州、洪洞、尧都、襄汾城区段共24.78公里进行深度治理,拓宽河道,筑坝蓄水,铺筑园路,建设景观,绿化美化,打造城市滨河生态公园;二是对沿河赵城、甘亭等13个小城镇区段共27.18公里进行中度治理,筑坝蓄水,硬化堤顶,深度绿化,打造城镇亲水景观走廊;三是对其他河段共64.28公里进行一般治理,对远离城区的河段进行粗放治理,加固堤防,粗放绿化,建设生态湿地。市治汾办还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程治理总长、左右岸衔接、标段长度等内容,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汾河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全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整体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汾河沿岸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和全面提升,绿化面积和蓄水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蓝图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益已经显现。
记者段小婷
责任编辑:付基恒